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警徽熠熠铸忠诚 担当作为护安宁

   日期:2023-10-01 20:01:59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5    评论:0    

原标题:【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警徽熠熠铸忠诚 担当作为护安宁

上世纪六十年代,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如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焕发光彩?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中原盾特开设“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河南实践”专栏,集中展示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三零”创建,扎实推进“四治融合”,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平安河南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

警徽熠熠铸忠诚

担当作为护安宁

扶沟县公安局

“三色”预警解纠纷

两村民因捉“爬蚱”起争执,眼看要上演“全武行”,关键时刻,人民调解员来了。

“按辈分我是你们的叔,恁俩因为这种小事闹矛盾值当吗?都是一个村的,各让一步谁也吃不了亏……”说话的调解员叫邢红枪,短短几句话,他就让双方低下了头,最终两人握手言和。这是今年7月发生在扶沟县柴岗乡邢坡村的一幕。

邢红枪是全县的众多人民调解员之一。据介绍,为了让平安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扶沟县公安局创新整合综治力量,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414个行政村和社区,广泛动员老党员、村干部、退役军人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威望高、经验丰、时空近、情况明、亲情浓的优势,由他们担任人民调解员、信息员和网格员,协助民警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我们每季度对‘三员’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同时开展培训,让大家能够熟练运用矛盾纠纷化解技巧。”扶沟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陈全安说。

如今,扶沟县的“三员”队伍已经成为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仅仅依靠“三员”的力量显然不够,人民调解员调解家长里短的小纠纷不成问题,可一旦遇到情况复杂的矛盾纠纷,往往显得捉襟见肘。

此时,专业性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行业性、专业性等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扶沟县公安局探索出多部门联调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各乡镇街道组建了特色矛盾纠纷调解室,调解室成员由各乡镇综治中心、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人员组成,通过矛盾纠纷信息共享,强化部门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大大提升了纠纷调解效率。

“以往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经常存在各个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矛盾纠纷的化解效能较低,自从多个部门联动后,实现了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矛盾纠纷化解起来更及时迅速。”城郊法庭庭长邢联合说。

为进一步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做实做细,扶沟县公安局对民警走访中发现的和“三员”收集反馈的矛盾纠纷信息实施“三色”预警机制。根据严重程度、处置难易,将矛盾纠纷划分为一般矛盾纠纷(蓝色)、复杂疑难矛盾纠纷(黄色)和重大矛盾纠纷(红色)。

“蓝色预警由驻村民辅警、人民调解员现场化解,黄色预警由社区民警、矛盾纠纷调解室合力调处,红色预警由派出所领导牵头化解,力争实现矛盾纠纷在短期内化解。‘三色’预警随风险程度动态变化,红色、黄色预警有效处置后可逐级降低预警等级,直至彻底化解销号。”韭园派出所所长葛振杰介绍说。

▲韭园派出所民警调解矛盾纠纷。

同时,扶沟县公安局针对部分矛盾纠纷“解而不合”“调而无效”的现象,积极开展回访,防止矛盾纠纷死灰复燃和激化升级,进一步巩固矛盾纠纷化解成果。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县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群众满意率达97.2%。

“当前各类社会矛盾复杂多元,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树立和强化司法权威,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做到情、理、法并用,才能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扶沟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徐彩云说。

淮阳区公安局

“五式”调解为民解忧

烧烤、炒冰、螺蛳粉……暮色四合、华灯初上。9月3日晚9时许,位于淮阳区北关镇的“姓氏文化城”旁,一辆警车停在旁边,警灯闪烁,北关派出所的民辅警正在徒步巡逻。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北关派出所的民辅警们全员在岗,在景区、夜市等重点部位加大巡逻力度,切实提升见警率、管事率。

“我们立足公安主责主业,做好巡逻防控,同时致力于以打促防、快侦快破各类案件,切实筑牢社会‘平安墙’。”淮阳区公安局党委书记、督察长李树行说。

▲北关派出所开展“护学岗”工作。

为了快侦快破各类案件,民警们也有不少“利器”,其中之一便是各个派出所设置的综合指挥室。在北关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记者看到,室内的智能大屏可同步显示辖区主要路段、重点区域的实时影像。

“依托综合指挥室,我们成立了‘天眼’追踪小组,负责对群众求助的财物丢失、人员走失类警情开展视频查找,确保这些民生类案事件得到及时解决。”北关派出所所长凌彤介绍。

为了夯实辖区平安基石,淮阳区公安局还实施了“一村(格)一警一连一员”机制,在“一村(格)一警”的基础上,吸纳民兵连、网格员队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如今,在淮阳区,每个村(社区)都有民兵连和网格员,民兵连队员身穿迷彩服,参与社会巡逻防控;网格员多为辖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负责走村入户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目前,全区已形成“社区民警包片,辅警包村,信息员、网格员包户”的三级管理模式。

人熟地熟情况熟,是群防群治力量的天然优势。

今年8月,北关派出所配合浙江警方抓捕潜藏在辖区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因两人姓氏、潜藏地点均不相同,表面上看并无社会关系。但在将抓捕信息传递给网格员时,网络员马上反馈,两人是表兄弟!由于及时发现这层隐匿关系,警方调整抓捕方案,同时对两人实施抓捕,避免了单独抓捕一人惊到另外一人进而发生逃窜的情况发生。

化解矛盾纠纷讲究“对症下药”,为此,北关派出所还创新推出“五式”调解法。

——“均衡式”调解,通过调取大量矛盾本质及诉求相近的历史案例,划定赔偿协议协商范围,主调邻里纠纷。

——“一站式”调解,将调解涉及的“律警司劳”等部门集中起来,使调解各环节无缝衔接,让群众只进“一扇门”,主调劳资纠纷。

——“定制式”调解,根据外地务工群众需要,采取网上视频调解,预约上门的方式,主调家庭矛盾。

——“跟踪式”调解,实行“赔偿进度跟踪回访机制”,有效规避二次矛盾纠纷,主调陈年旧账式矛盾纠纷。

——“教育式”调解,实行请群众进派出所调解,在算清违法成本账、亲情损失账、后果账后,一律在派出所调解室观看各类法制节目采访当事人以及经典案事例后,再行调解,主调矛盾复杂类纠纷。

“五式”联动,让矛盾纠纷化解更高效。

一系列举措带来可喜变化:今年以来,全区实现了警情下降、发案下降、打击破案上升、矛盾纠纷数量下降,群众满意度上升的良性循环。

“淮阳区公安局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时空守护平安、多层次夯实防控,多元化化解矛盾、‘零距离’服务群众,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用辛勤与汗水为淮阳区广大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李树行说。

项城市公安局

打造“一村(格)一警”升级版

“你们谁劝也没用,我说不能盖就是不能盖,挡着我家采光了!”近日,在项城市秣陵镇陶湾村,村民刘某与王某因为盖房子引发矛盾,民警、村干部、网格员多次上门调解均无功而返。

怎么办?民警邀请镇司法、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介入,对双方的宅基地进行重新丈量,在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工作人员的专业操作之下,两家人最终达成和解。

这是项城市公安局民警运用“一村(格)一警一连一员+N”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的一个案例。

何为“一村(格)一警一连一员+N”?具体来说,就是在原来“一村(格)一警”的基础上,将各个行政村的民兵连、网格员纳入该机制;而“N”则指的是能协助公安机关化解矛盾纠纷的相关部门,比如司法、市场监管、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

“这一机制推行之后,我们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全市各相关部门开展联动,实现了攥指成拳;在处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时,让行业部门介入进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引入‘N’个部门力量的初衷。”项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万东伟说。

为了巩固矛盾纠纷调解成效,项城市公安局还在所辖派出所推行回访机制,对一些可能反弹的矛盾纠纷,在处置结束后重点跟进,及时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及当事人满意度,对于还存在不稳定因素的苗头,积极引导当事人依法反映诉求,防止矛盾纠纷反复、激化。

做到“矛盾不上交”,更要做到“平安不出事”。

如今,项城市已经形成大联防的格局。在社会面,有公安民警全副武装开展日常巡逻,在城乡,有身穿红马甲、绿迷彩的民兵连、联防队定期巡逻,在各个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有保安力量巡逻值守……各类巡逻防控力量的加入,让公安机关守护平安的底气更足。

▲花园派出所民警在夜市巡逻。

“在我们辖区,所有保安都是我们的信息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他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让公安机关的信息触角更加灵敏。”花园派出所所长张洪领说。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案件的快侦快破往往能给足群众安全感。

近日,花园派出所辖区一名群众报案称,其价值4000多元的电动自行车被盗。接警后,民警们迅速展开视频侦查,调取案发地点沿线监控,迅速锁定了嫌疑人藏匿区域,不到24个小时,嫌疑人即被抓获,电动自行车被追回。“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我的车子找到了!”车主喜悦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让群众对公安工作更满意,民警们在“服务不缺位”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在项城市孙店镇,民警们结合“一村(格)一警”机制,建立“警民一家亲”微信群30多个。“一方面利用微信群不断推送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提升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另一方面,群众如果有公安业务或者相关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在群里直接向民辅警咨询,解决了群众问事、办事跑趟的问题。”孙店派出所所长时伟峰说。

服务群众无止境,守护平安在路上。“项城市公安局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营造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平安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万东伟说。

兰考县公安局

“讲理堂”里讲讲理

“大姐,你先别上火,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孙老弟,这么热的天,来,咱都到地头树下商量商量”……今年6月,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发现路边两人吵得不可开交,遂上前问个究竟,原来是孙某的收割机出了故障,将王某的小麦漏到了地上,双方因如何赔偿发生争吵。

▲坝头派出所民警在讲理堂化解矛盾纠纷。

坝头派出所是典型的农村公安派出所,辖区家庭、邻里、土地纠纷多发,该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循着老百姓内心深处最淳朴善良的正义感,创造性设立了遵法明理的“讲理堂”矛盾纠纷调解模式:“融合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乡贤、镇社情民意服务中心等各方资源力量,打造‘五位一体’调解新机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以最接地气、百姓认可的方法,达到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效果”,成为河南基层公安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特色品牌。2019年,坝头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讲理堂’是一座古朴的农家小院,针对矛盾纠纷事由大小,民警按照‘可简单尽量简单、能化解务必化解,需解决彻底解决’的原则,分为三个层次予以调解。”坝头派出所张庄警务室民警张思远介绍。

事由单一、过程简单的纠纷由辖区民警与双方当事人先行背对背调解,最大限度了解双方的想法和诉求。本文开头因收麦子引发的纠纷中,民警待双方的情绪稳定后,冒着高温对粮食收购点及周边农户进行走访,了解粮食收购价格和粮食收成情况,对王某的损失进行评估。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弟兄俩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坐下来好好说,别因小事寒了自家人的心。”民警对要动手的张氏兄弟劝阻道。张某华与张某涛两兄弟一直因宅基地问题摩擦不断,这次张某华家盖房,双方再次发生争执,张某涛受轻微伤。为防止矛盾激化,民警一边调查打架事件,一边牵头组织村委、乡贤等在讲理堂帮助双方梳理、化解矛盾,双方多年的恩怨了结,避免了一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这是讲理堂调解矛盾的第二个层次:较为复杂的家庭、婚恋等纠纷由民警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民调员等力量配合,分头做当事人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

复杂的土地、拆迁等矛盾纠纷由民警主持,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参与,进行专业的矛盾纠纷调解,实现“大事不出镇”。今年4月,白某与黄某因争夺房产发生纠纷,找到派出所。本来,土地纠纷不属公安机关管辖,但考虑到双方多次发生争执,为避免严重后果,坝头派出所决定先期处置。民警邀请村干部及司法所、国土资源管理所及时介入,组织双方在讲理堂进行调解,经过多次释法明理,双方愿意各让一步,承诺在法院判决前不再发生争执。

“农村地区民风淳朴,群众多有‘道德观念强’‘不懂法’‘要面子’等特点,家庭、邻里、土地等矛盾纠纷如化解不好,不仅极易引起大的治安事件,也影响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我们在源头防范上下功夫,‘讲理堂中讲讲理’的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正在从东坝头镇的‘小盆景’发展成全县公安机关的‘大花园’,为全县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助力。”兰考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赵万铨深有感触地说。

郏县公安局

“四防”并举提升民生“三感”

从郏县城区朝西北方向驱车行驶大约11公里,便来到了千年古镇黄道镇。这里厂矿企业多、人员流动性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较大。

黄道派出所便坐落在小镇一角,面对诸多挑战,派出所的民辅警主动作为,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点的“黄道路径”。

“我们开展工作的关键字是‘防’,通过加强防范,防患于未然,防出一片和谐,防出一方平安。”黄道派出所负责人乔水泉说。

——“四防”并举,确保“平安不出事”。

加强人防。9月2日晚上8时许,夜幕降临,在黄道镇纸坊村,一群戴着红袖标的人正沿着村子巡逻,他们是黄道派出所组织的民间义务巡逻队。“我们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将辖区65名村(居)治保干部、61名企业保卫人员等纳入巡防力量,有效补充了警力。”乔水泉说。

做实物防。为更好服务辖区企业、学校,黄道派出所在辖区的部分企业、行政村、学校等设立了警务工作站,警务工作站均配齐了警用防护装备,确保一旦遇到突发治安案事件,随时拿得出、用得上。

巧用技防。得益于“雪亮工程”的建设,目前黄道派出所建成的综合指挥室与安装在辖区主要交通路口以及重点区域的56个视频监控探头已经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了覆盖全镇核心区、中心区、周界区等“三道闭合圈”,“天眼”24小时俯瞰辖区,成为守护辖区平安的一大“利器”。

做好心防。很多矛盾纠纷源于当事群众有“心结”,为了化开心结,民警们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从“心”出发,解开“疙瘩”,矛盾纠纷自然迎刃而解。

——多元调解,确保“矛盾不上交”。

警法联调。黄道派出所联合镇司法所,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向大家普及法律知识,让大家通过对法律的敬畏而减少矛盾冲突。同时,全镇的每个村都设有司法调解站,群众在产生矛盾纠纷时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就近求助。

警调对接。在郏县公安局的积极协调下,黄道派出所辖区的所有村落均组建了由离退休教师、村“两委”干部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对于发生在群众之间、上升不到司法环节的矛盾纠纷,通过真情调解、民俗调解、乡贤调解等多元化方式进行化解。

——用心用情,确保“服务不缺位”。

用心惠企。深入开展“万警助万企”活动,黄道派出所的每名民辅警都有自己的分包企业,民辅警主动上门“问需于企”,将公安队伍知晓法律、善于用法的优势转化为企业服务的实效。

真心便民。设立干净整洁的群众休息室,推出24小时可办理业务的身份证自助服务终端,为腿脚不便的群众上门办证、送证上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安温度”。

由于服务群众“实打实”,2022年5月,黄道派出所获得“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称号,也是平顶山市公安机关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黄道派出所的做法只是郏县公安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据悉,由郏县公安局推行的“交所合一”机制目前也在积极推进之中。根据这一机制,很多原本要去城区交警大队办理的交管业务,将实现在派出所就近办理,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郏县公安局全体民辅警将始终保持‘初心不改,整装再出发’的坚定与执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牢牢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努力以新作为、新担当、新成效为全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公安贡献,彰显公安担当。”郏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杨继朝说。

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刘雨露

(声明:“中原盾”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 枫景豫好——河南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报告

◆ 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深化“三零”创建观摩研讨会召开

◆ 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深化“三零”创建观摩研讨会侧记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