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代党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须举措,更承载着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新期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黄陂乡村一景。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摄
武汉市黄陂区,是全市耕地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行政村最多的新城区。着力建设和美乡村,黄陂区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路。
走进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白墙青瓦的民宿整齐排列,田园风光景色怡人。很多人无法想象,仅仅在十年前,这个位于武汉市最北端的偏远村庄还是有名的“空心村”。
改变从何而来?
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一批能人返乡,把过去贫穷落后的家乡改头换面。
姚家集街杜堂村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和黄陂全域旅游契机,以“四季赏花”为主题,打造出国内知名的4A级木兰花乡景区。
2017年,回乡能人葛天才上任村党支部书记。都说“新官三把火”, 葛天才却带领村民们燃起了“一团火”,让已有一定改善的村湾真正实现蜕变。
在前期政府支持的基础上,葛天才追加投资,先后流转7000亩荒地,改造村湾9个,民房664栋,在荒田荒坡上种上四季开放的鲜花1000亩,在山林空隙中建成150亩的鸟语林,开发农耕体验、滨湖亲水、户外拓展、共享农庄、精品民宿等产业项目。正是这些关键的举措,才真正将这个“空心村”变成 “木兰花乡”。
据介绍,木兰花乡景区建成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
以杜堂村为示范样本,邻近的崇杰村、柏叶村、北门村、沿河村、刘湾村,正聚焦富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美化、民生福祉改善、乡村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挖掘自身特色亮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除了乡、村政府和村民们奋勇向前,黄陂区还大力推进“国企联村”行动,将国企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的发展动能、治理效能。目前已有13家国企与18个片区联合党委结对、涵盖90个行政村,打造“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联农带农推动村民共富,共建了现代农业、精品民宿等一批新型产业。
果蔬种植。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摄
近年来,黄陂区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总目标,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2022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61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市第一。
数据显示,黄陂区先后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村227个,精致农业示范点20个,共享农庄216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65家,总数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农文旅融合重点景区23个,年均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带动36万人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一幅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美丽画卷正在黄陂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