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志
视频|庞珊
最近,有机构发布研究报告称,近三年应届毕业生薪资稳中有升。其中,2023年应届生平均招聘月薪10342元,较2021届上涨1050元,创下近年来新高。北京应届生招聘月薪13283元,全国居首。
这份报告一经发布,很快引发群嘲,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又被平均了。还有网友吐槽,“怪不得李佳琦问我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原来已经偷偷给我涨到每月一万了”……
这份来自招聘平台猎聘的调查,当然是不严谨的。倒不是因为样本失真或数据作假,而是调查对象以及月薪的实际含义,跟大家的通俗理解,存在着一定偏差。
首先,猎聘本来就不同于一些其他招聘平台,定位更高端一些,面向的主要是一些名校高材毕业生,或者社会上的优质人才,它给出的月薪数据更高很正常。
其次,报告提供的是“招聘月薪”,它是企业给出来的招聘标准,企业为了吸引毕业生投递简历,当然会倾向于往高了报,这跟毕业生实际拿到手的月薪是两码事。
就像我们在找工作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招聘的企业,给出一个月薪区间的数据,比如1万到3万,现实中求职者通常只能拿到下限数据,或者稍微高一些,真正能拿到封顶月薪的少之又少。
这份应届生月薪过万的报告,反映出来的是招聘企业的视角,是企业面向优质人才给出来的主流薪酬数据。它顶多和一些名校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接近,不能反映全部毕业生的真实工资水平。
真实工资水平,既受市场供求、岗位需求等因素影响,也受到个人能力影响,总体水平肯定要低一些。
事实上,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才92492元,换算下来一个月不到8000元。毕业生一般初入职场,薪资处在上升起步的阶段,薪资通常比一般社会就业人员要低,毕业就月薪过万的其实很少。
但此事值得讨论的地方,不在于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而是一份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调查,在传播过程中被层层扭曲,变成了实际的平均月薪。
招聘月薪和实际薪资是两回事,不管是发布报告的机构,还是传播的媒体和自媒体,当然是有义务说清楚的。交代清楚数据的来源,样本的实际含义,才能够避免误解,避免让一些正在为找工作发愁的毕业生,看到数据后倍受打击。
我国当前经济仍然处在恢复爬坡时期。很多大学生抱怨工作难找。尽管官方已不再发布相关数据,但就业形势存在压力,依旧是当下的现实问题,不必回避遮掩。
在上述月薪数据发布后,有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反映了国内经济的稳步复苏和高校毕业生的优质供给”。
企业开出的招聘月薪上升,背后可能是实际薪资也在上升,这当然是好事。不过,既然调查面向特定人群,不是中位数数据,并且是企业端的数据,不能反映真实全貌,就不应该贸然得出“优质供给”的结论。
从平台角度看,一个远超平均水平的招聘薪酬数据,确实可以增加平台的吸引力,让更多的求职者通过该平台来找工作,但这何尝不是扭曲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对毕业生求职决策产生误导?
在当下,毕业生依旧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但越是如此,越不应该自欺欺人,用一些浮夸、脱离实际的片面调研,来论证就业形势一片向好。
总之,机构应该严谨,传播者要严肃。就业数据只有真实准确,才能为宏观经济决策,为制定引导就业的相关政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