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地铁合肥火车站翻译成hefeihuochezhan引争议,合规仍然令人困惑

   日期:2023-10-13 10:00:13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5    评论:0    

原标题:地铁合肥火车站翻译成hefeihuochezhan引争议,合规仍然令人困惑

文|令狐卿

媒体近日报道了一件趣事,有乘客胡先生乘坐合肥地铁三号线时,发现把合肥火车站站点标注为hefeihuochezhan,语音播报也改成这样的读音,他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了这种翻译,认为这么改,会让外国人看不懂。

合肥轨道交通公司回应说,“合肥轨道车站站名属于标准地名,依据条例相关规定,合肥轨道联合上级主管部门,邀请行业专家组织实施后确定。”

这个命名依据确实源自一个规定,它是2022年5月1日施行的《地名管理条例》,该条例第3条规定,地名包括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名称,这意味着,“火车站”也属于标准地名。

而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条例》第15条规定,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按照国务院地名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则拼写。

虽然《条例》是这样说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国内地铁站名共存好几种翻译法。每一种翻译法都对应着不用的翻译思路,并且都有地方条例做依据。

一般来说,在翻译车站或道路时,主要考虑专名和通名的翻译方法。比如,“XX站”“XX路”中,站和路就是通名,前面的就是专名。像地铁站点的“合肥火车站”中,合肥是专名,火车站是通名。

大致来说,以前往往用拼音翻译专名(除非有中外通用含义的),通名则用英文来翻译。比如,有记者探访,地铁到站的英文播报是“Hefeihuochezhan”, 但他从“合肥火车站”下车,来到地铁站内时,看到“合肥火车站”英文翻译仍是“HEFEI RAIL WAY”,即“火车站”仍翻译成英文,而非拼音。

资料图

其实,将专名+通名翻译为“拼音+英文”是最简单的用法,可在实际使用中,因为叠加属性词会让使用场景变得非常复杂,这些属性词包括“东西南北”(xx西路)“上下”“内外”(复兴门外大街)等等,翻译时常常让人头疼。

比如,中山南路这样的翻译法,翻译为英文时,在处理属性词上,到底是“中山+南+路”,的组合,还是“南+中山+路”的排列?上海和成都就用不同方式处理。

在有的城市,“xx+东西南北+路”,可能是一条路的不同路段,也可能是某条路的专有名称,比如北京的“农大南路”,这时候,全拼音翻译有优势,更容易为外国人了解,问路指路更方便。

其实,专名与通名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楚,常见的XX桥,XX路,这个桥要不要翻译成“bridge”,路要不要翻译成“road” ,经常会有争议。像上海的“南京东路”,官方翻译成“East Nanjing Road ”,但北京的“知春路”,“路”早演变为地名固有的一部分,这时拼音+英文的两分法就有了短板,不怎么适用,强行翻译会带来更大困惑,全拼音就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但全拼音翻译站名、路名时,也有纠结的地方。

就像把通用名“站”一律翻译为“zhan”,要说不会引起歧义,或更实用,恐怕就不是实事求是。对外国人说,英文“RAIL WAY”肯定比拼音“huochezhan”更好理解。

资料图

采用何种译法,虽有不同的考量,但翻译总归是对应现实需求产生的,全拼音可以是“拼音+英文”方案的补丁方案,它的思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实际上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不能包打天下。

换句话来说,使用全拼音翻译站名和道路,并不能仅仅理解为文化自尊心使然,它实际上也是一种问题意识强烈的合理方案。但这种方案与“拼音+英文”方案同样不完美。

更为关键的是,上海、成都、北京、广州等地的翻译方案各不相同,合肥全拼音实际上是跟北京学的,而北京在使用中,同样引起吐槽不断。

暂且不管每一种翻译方法的思路好坏,从效果上来说,有吐槽太正常不过了。认识汉字的不需要拼音翻译,而不标注音调的拼音,让小学生或识字不多的国人也很头疼。

这就带来一个后果,全拼音翻译法带来的最直接问题,是国人不需要看它,而需要交流沟通的外国人可能又看不懂,同样困惑不已。

所以有人提出为全拼音方案打补丁的思路,那就是标注音调,同时用分格空白来标明字词层次,以便区分专名、属性词和通名。这个思路,已经用于北京的路名调整中,比如,将惠新西街北口“Huixinxijiebeikou”,改译为“Huixin Xijie Beikou”,从而为全拼音翻译法提供更大的弹性和命名宽容度。

中外汉语拼音标注法,涉及很专门、很细致的命名规则,但它确实无法穷尽所有地方的所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翻译模式长期并存,恐怕是常态。

而在动态的长期共存中,出现像合肥火车站的全拼音翻译的争论,虽然合规却也令人困惑,都很正常。了解每一种翻译法背后的思路,可能比简单的批评更有意思。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