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支原体肺炎”词条冲上热搜。
据北京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共号消息,近期全国各地医院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多以儿童为主。有医院一天接诊一两百人,输液室爆满!这种病尚无疫苗预防。
多地医院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数量明显增加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消息,9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河南、河北等多地儿童医院内科门诊接诊的患儿增多,多伴有发热、干咳等症状,有的患儿在发热退后咳嗽还持续1-2周。 一些常见的治疗用药青霉素和头孢,对此完全无效。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11日,北京儿童医院的二楼呼吸科门诊等候区,坐满了孩子和家长。孩子的咳嗽声此起彼伏,时不时还夹杂着哭声。“前面等待输液的还有110个人。”一位家长说。“这几天每天来输液的孩子都很多,包括不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呼吸科主任医师刘秀云表示“最近住院的患者基本都是支原体感染,儿童医院的床位近期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好多病人收治不进来,我最近看到医院群里发的现场视频,有时候门诊楼道里,人挤人根本挪不动脚。”
中秋国庆假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发热门诊最高单日接诊量破千,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比较大。
“上海黄浦”公众号消息,今年7月以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近400名,与往年相比,占比翻了一番,达到了80%左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呼吸科,近期每周接诊大概有六七千例呼吸道疾病儿童,其中约有20%左右的患儿确诊为支原体感染。
上热搜的“支原体肺炎”究竟是啥?
重点关注3-5岁学龄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
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支原体肺炎也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
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专家提醒,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时候,孩子发烧可能没有很严重,但是出现喘息或者说呼吸困难,或者在锁骨的位置出现了凹陷,也就是孩子在吸气的时候锁骨有一个坑,或者鼻子吸气的时候出现了鼻塞,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年龄在3岁以内,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基础疾病,一旦出现高烧、咳嗽,最好尽快到医院排查。这类孩子感染后,病情进展往往会很快。针对学龄期孩子,体温超过38.5℃且持续48小时,或高热时间不长但精神萎靡、不愿意吃东西,甚至呕吐腹泻,都建议尽快就医。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有一少部分人会发展为肺炎,也就是下呼吸道感染,会有反复高烧、剧烈咳嗽,后期有明显的咳痰,胸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症状也比较明显,症状往往可持续2至3周。
如果孩子有上述症状且超过一周没有缓解,确实要考虑是不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了,可以到医院去做一个检测。一旦确诊了或者高度怀疑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抗生素治疗。一般首选的是大环内酯类,像阿奇霉素。早期治疗可以减少重症的发生率。
肺炎支原体是如何传播的?
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常贺生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怎么预防?
专家提醒,要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好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肺炎支原体流行大年来了?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新冠疫情之前,肺炎支原体每隔3到7年会有一次比较大的流行。过去三年,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然而,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免疫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伴随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今年感染人数有可能会较往年有明显增加。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秀云诊治肺炎支原体已有30余年。她认为“今年算是支原体感染的‘大年’。”2008-2009年,肺炎支原体当时也特别严重,出现过低龄儿童的感染,但不像今年这样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暴发。在她看来,支原体这种病原体一般每3-4年,就会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秋冬季本来就属于肺炎支原体的传染高峰季节,今年病例尤其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因为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大城市人口密度高,更易发生传染。
新冠后疫情时代 感染性疾病流行周期被打乱了
“在新冠后疫情时代,很多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疾病正面临着新挑战。就目前看来,新冠感染将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流行特点、流行周期给打乱了。”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林瀚分析,比如,新冠发生以前,流感基本是头一年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在北方地区,而今年北方地区流感的第一个发病高峰延迟到了3月。随之受影响的还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比如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等。
林瀚分析说,去年美国的新冠、流感、RSV感染交替流行,而且感染峰值都比较高。今年中国很可能也会面临类似情况。过去三年,国内疫情防控做得比较好,使得这些病原体相对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人们很少被感染,人群缺乏相应免疫屏障。如今随着人群聚集,这些被压制的病原体有机会导致传染病流行的相对高峰。
综合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环球网、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