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一个机制”。榆社县认真落实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改厕十五条精神,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推进方式,明确每户厕改农户自筹资金不低于200元。自筹资金可以由多种方式体现,或投工投料,或酬劳折资,由改厕村负责管理,作为本户改厕施工、安装费使用,改厕完工后在工程量清单中详列自筹资金(或投工投料、酬劳折资)明细及使用情况,由农户签字纳印确认,随工程资料存档。采取农户自筹资金参与改厕的举措,提高了改厕户对政策的充分认识,促进了改厕工作进度,施工质量更加保障,农户心里更加有底,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推行“两种模式”。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对于污水管网设施完备的村,大力推行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对于管网覆盖不到的农户,主推粪污集中处理式改厕模式,通过大三格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真正实现整村推进、因户施策、全面覆盖。
三、破解“三个难题”。一是破解“方便”难题。在原有不渗不漏的粪池基础上,安装坐便器,通过潜水泵连接延时开关,实现一键抽水冲厕,解决了“如厕不方便”的问题。二是破解“防冻”难题。在距贮粪池80—100㎝处深埋带保温层的储水桶,深度在本地冻土层厚度(0.75m)以下,连接坐便器和潜水泵的钢丝软管地上部分与地面的夹角不小于15度,冲水后余水迅速回流,冬季可在储水中加入盐或防冻剂,解决了“易冻”的问题。三是破解“卫生”难题。在入粪口加装防臭阀,出粪口盖严密闭,坐便器后方设置排气管,由贮粪池直通厕屋外,并高出屋顶50cm,增加抽吸力,便于异味排出,同时,通过大三格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解决了“不卫生”的问题。
四、严把“四个关口”。一是严把“标准关”。聘请专业设计机构统一编制图纸、统一施工规范、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划建设化粪池、统一购置吸粪车,做到有标可依。二是严把“施工关”。开展改厕技术培训,确保乡镇有“明白人”、各村有“土专家”。建设施工组严格依据相关技术要求,组织实施、规范施工。专业监理人员、村民代表、改厕农户“三方”全程监督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达标。三是严把“验收关”。由乡村干部、技术人员、群众代表组成验收小组,对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完成改厕的农户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规范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及时限期整改到位,确保改一座、成一座、用一座。四是严把“资金关”。在落实省级补助和县级配套每户各1000元的基础上,又筹措2000余万元用于厕屋改造。强化了资金保障。
五、实行“五定管护”。制定出台《榆社县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工作实施方案》,依托改厕后续管护平台智能化管理,推行农村改厕“五定”(“定人”、“定户”、“定车”、“定池”“定标”),逐步建立起“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护机制,真正实现坏了有人修、满了有人抽、日常有人管。
来 源 | 榆社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编 辑 | 刘 晶
关于我们
抖音号|快手号|头条号
扫码关注
带你发现更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