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广东人生育观发生巨变!最新调研结果出炉

   日期:2023-10-17 07:00:3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评论:0    

原标题:广东人生育观发生巨变!最新调研结果出炉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出生人口达956万,其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22年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3.33‰。究其原因是人们生育观发生了巨大改变。

最近,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的《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研究结果也显示,85.74%的受调查者想生1孩及以上,其中过半数(51.62%)的想生2孩,仅6.48%的受访者想生3孩及以上;“00后”超过了三成(30.21%)不想生。在无生育打算的受访者中,71.33%认为经济上负担不起是主要原因。

广东生育观念有4大变化

从出生数量来看,广东既有优势,也存在危机。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而广东是全国唯一的出生人口超过百万的省份(105.2万人),生育水平具备优势。但从趋势上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仅为3.33‰(相比政策调整前,即2016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6‰-7‰低了不少)。另外,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正在减弱,婚育年龄也在不断推迟。

到底广东人的生育观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由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汤捷牵头,于6月5日-16日在全省开展《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据悉,此次调研依据广东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年鉴(2020)公布的相关数据选择广东省5市(广州、江门、揭阳、韶关、茂名)11县(区)专题访谈24场、297人,并在对省内13039名育龄常住人口开展问卷调查。

近日调研结果出炉,汤捷表示,总结起来,广东生育观念有4大变化。

变化1:1孩生育较晚,生育间隔处于合理区间

本次调查的育龄人群,生育1孩的平均年龄为26.88岁,生育2孩的为30.90岁。初婚初育平均间隔时间为1.37年,1孩与2孩之间平均间隔4.62年,2孩与3孩之间平均间隔3.16年。

变化2:性别偏好明显改变,生男生女顺其自然

无论从民系(广府、潮汕、客家、其他)角度还是城乡(户籍农业、非农业)来看,选择“男孩女孩顺其自然”的比例均超过60%,选择生男或生女比例无差异、均为30%以上。这表明广东现阶段育龄人群对于孩子的意愿性别偏好发生了较大转变,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弱化。

变化3:想生2孩生育者占主导,超九成不想生育多孩

85.74%的受调查者想生1孩及以上,其中过半数(51.62%)的想生2孩,仅6.48%的受访者想生3孩及以上;“00后”超过了三成(30.21%)不想生。在已育第1孩为男孩的受调查者中,想生2孩的比例(29.04%)低于第1孩为女孩的受调查者(32.34%)。在已育2孩的受访者中,已有2个男孩的受访者想生3孩的比例(5.33%)低于已有1男1女孩的(7.66%)和已有2个女孩的(12.33%)。学历越高、年纪越轻,2孩及多孩生育意愿越低。

变化4:培养成本过高影响生育

在无生育打算的受访者中,71.33%认为经济上负担不起是主要原因,“养育孩子太费心”“没人带孩子”分别占到了43.31%、42.04%。接近四成(39.57%)的受访者认为生孩子会影响个人事业发展。在访谈中发现,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养育、教育成本过高阻碍其生育意愿;如果生育多孩,期望是1个男孩、其他是女孩,理由是男孩的教育成本较高、婚配成本还得父母考虑。

建议: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减免个人所得税

针对此次调研结果,不生育主要是因为“经济上负担不起”“养育孩子太费心”“没人带孩子”等因素,专家建议,要在全社会建立健全生育成本分担机制。

汤捷指出,可采取与生育挂钩的差别化税率政策与生育津贴,按照家庭生育孩子数量适当减扣家庭或个人所得税、发放育儿津贴。消除生育支持政策的奖励分割,平等支持所有孩次的生育。“这一点可学习借鉴德国累进退税与累进补贴的经验做法,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减免个人所得税,孩子越多减税的幅度也越大;同时根据家庭孩子的数量以及家庭收入的高低给予差别化的育儿津贴,孩子越多,家庭所享受的现金补贴也越多”。

同时,要完善托育服务,建立家庭托育点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规范化发展,鼓励利用住宅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从而解决0-3岁儿童的托育问题。

情感慰藉成为生育的主要动机

针对育龄人群愿意生育的原因,此次调查结果显示:57.75%的受访者选择“增添生活乐趣”,50.57%的受访者选择“儿女双全”,44.52%的受访者选择“顺其自然(怀孕就生)”,37.94%的受访者选择“维系家庭”,32.08%的受访者选择“精神寄托”。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选择“家庭养老需要”“社会责任”“长辈压力”等的占比均不足两成。 由此可见,传统的生育观念已明显淡化,情感慰藉成为生育的主要动机。因此,汤捷表示,在生育观的教育和宣传方面,应当更多地从个体和家庭立场出发,侧重生育价值宣传,弱化数字概念,强调生育带给育龄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生育可以带来经济保障、精神传承”等观念,“助推”生育意愿的有效提升。

生育或者是生育政策,在很多情况下容易将其“数字化”。但对于具体的某个人、某个家庭而言,生育从来不是数量,而是生活。多元化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且完善的政策,尽可能让政策落地,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生育友好氛围(也有利于年轻一代树立生育信心)。

来源: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严哲川

校对:刘嘉文

审核:束孟卿

签发:彭佶群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