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清远金融赋能百亿农业产业链发展

   日期:2023-10-19 23:02:20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清远金融赋能百亿农业产业链发展

《南方都市报》2023年9月25日A04版。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南方都市报社湾财社、N视频启动的“新乡村·大生意”广东金融赋能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团来到清远。清远鸡与英德红茶,在当地早已成为“大生意”。有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该市清远鸡总产值约68亿元,英德红茶综合产值超60亿元,以两大农产品为核心的百亿产业规划也已纳入清远农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清远市农业龙头企业、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清远金融赋能的“主角”。

清远鸡“踏上”百亿产业路

电子企业“跨界”进养鸡圈  

在信奉“无鸡不成宴”的广东餐桌上,以皮色金黄、肉质嫩滑、皮爽肉鲜著称的清远鸡无疑是桌上常客。“没有一只清远鸡能逃出广东”,更是对清远鸡销售的形象描述。

清远鸡产业也早已有了自己的蓝图。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该市清远鸡累计出栏超1.36亿只,出栏量和存栏量均居全省第三,总产值达68亿元。2023年年初,清远市委提出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清远鸡名列其中。在挺进百亿产业之路的过程中,清远鸡产业已经锚定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方向,探索出具有清远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方法论。

距离清远城区30公里路程的飞来峡镇螺塘村,绿树环绕、沿山而建的清农种业产业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进入园区,没有想象中的传统养殖业特有的异味与嘈杂,反倒是静谧、辽阔的观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公园。

而园区的主人并非“养殖科班出身”。清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志华回忆,2014年之前,该公司还是专注于消费电子的制造业企业。在意识到蓬勃发展的清远鸡产业仍有大量空白环节需要填补后,公司开始借助制造业时期积累的工业化水平、标准化意识以及技术研发,深度跨界现代化农业。

“我们每个养殖基地都会有一个气象站,去记录基地的气温、风速、湿度,并通过技术手段对养殖环境进行调整。我们设计的鸡舍,兼顾了密封保温、智能喂养以及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等多种功能,以此实现‘三产合一,种养循环’。”张志华介绍,种禽基地落成投产年出产10万套祖代、300万套父母代,旗下清农(清新)清远鸡养殖产业园、清农(阳山)清远鸡养殖产业园完全落地投产之后,将实现年出栏2500万羽、总存栏500万羽。

不过,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庞大的资金需求是公司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坎。

张志华说,“我们需要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出,来占有更大的市场。但建设一座现代化鸡舍要花费300万元,我们预计要建设200座,总花费超6亿元。但农业养殖公司的土地都是租借的,没有固定资产去做抵押融资,加之疫病和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导致项目建设资金很紧迫,目前鸡舍建设项目只建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空间有待扩产。”

金融在此时伸出了“助力之手”。

“我们关注到清农集团的情况,了解到清农集团的流水情况是足以对后续的本金和利息进行覆盖的,所以我们强化贷中管理并与上级部门进行反复研究与磋商,采取了信用担保的方式为清农集团提供资金支持。”广州银行清远分行党总支部书记、行长陈翔介绍,目前广州银行为清农集团有限公司累计授信3800万元,用于清远鸡养殖基地和麻鸡种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且基于清农集团的业务流水、项目建设、科研投入等情况,增加了创新额度,随着后期产能的提升,后续还会持续提供融资贷款服务。  

禽流感对养殖业造成冲击

银行不抽贷还追加贷款额度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农企与制造企业一样,核心技术对于企业发展成为产业龙头企业十分重要。清远鸡的产业发展就曾栽过跟头。初期,清远鸡养殖多以家庭式饲养为主,这也导致清远鸡个体差异大、繁殖能力低、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存在杂交养殖或者其他品种假冒清远鸡的情况,对清远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对清远鸡进行保种和提纯复壮,培育好清远鸡种源这块“芯片”很关键。从2005年开始,清远市引导广东天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设立原种以及繁育场,着力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健全清远麻鸡良种繁育体系。

广东天农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大立回忆,历经十余年时间,天农食品建立了从原种-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良种繁育体系,让其外形毛色、产蛋性能、肉质风味、疾病净化等指标成功恢复,并保留清远鸡的原种特征。同时,从前期保种育种到如今的规模化养殖,天农食品清远鸡的年出栏量达4000多万羽,营收规模达15亿元。

天农食品从小微企业到如今的农业龙头企业,其茁壮成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

“我们从创立之初就与银行保持着紧密联系。特别是前几年,禽流感对养殖业造成冲击之时,我们资金十分紧张,银行不仅没有抽贷,反而依旧给我们追加额度。”张大立透露,金融机构对天农食品的支持还体现在养殖链条前端,为与天农食品长期签约的农户提供资金贷款支持。

对于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金融机构需要给予定制化的特色服务。

“针对广东天农公司上下游的养鸡户,我们创新推出‘天农养鸡e贷’整体服务方案,由农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调查、审批、签订借款合同和发放贷款,天农公司为农户贷款所产生的债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傅耀珍表示,此模式解决了天农公司上下游养殖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天农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养殖户提供更快速便捷的信贷服务。截至目前,通过“天农养鸡e贷”,近三年向天农公司产业链养鸡户发放农户贷款金额超1.5亿元,惠及农户超160户。 

降低红茶产业金融准入门槛

助力企业多元化发展  

在清远英德市,与清远鸡齐名的“英德红茶”在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焕发着绿色生机与活力。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英德市茶园面积17.5万亩,综合产值达60亿元。2022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37.18亿元,入选“最具品牌传播力的三大品牌”之一。

今年正式印发的《推进英德红茶创百亿产业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中,产业融合、英德红茶文化赋能产业提升等内容被列为重点工作任务。培育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优化升级。

在云雾缭绕、峰峦迭起的英西峰林风景区,成立于2010年的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依托3500亩全园有机茶园,探索茶树保种育苗、茶叶销售生产、茶园观光旅游、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

“我们一开始是坚持用自有资金去建设茶园,2012年-2018年3月,公司投入资金5600万元种植了约3500亩的生态茶园。”广东德高信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高文介绍,不过,在明确英德红茶产业延链条、拓内涵的大方向后,公司也意识到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还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特别是2021年以来,公司建设涵盖茶叶加工中心、茶文化体验中心、茶叶采摘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内容的旅游度假休闲景点,总投资金额达5亿元,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但是除了茶树之外,德高信与很多农业公司一样,面临着“无物可抵”的尴尬境地。

对于上述难题,英德农商银行给出了他们的解法——创新贷款产品。

广东英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行长鄢宏开介绍,该行突破“抵押为王”的旧思想,降低了英德红茶产业的金融准入门槛,为其实现百亿产业提供了金融捷径。此外,该行贷款服务范围覆盖企业及农户种植、加工、销售、休闲观光等过程中的全部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多元化发展以及延长产业链条。如英德农商银行于2023年4月向德高信发放贷款6000万元用于支付工程款,并累计向德高信提供授信超1.49亿元。

从清远鸡到英德红茶,为助力本土龙头企业育成“链主”企业,清远金融基于产业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及时的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金融赋能的“远见”,助力养殖核心技术研发、企业打造产业大生态,体现了金融赋能粤乡村发展的一大特色。未来,清远鸡要飞得更高,红茶要持续飘香万里,还需要更多的“清远金融”特色模式的扶持。

访谈

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副行长赵婧:

擦亮“清”农品牌 推动涉农主体贷款“增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副行长赵婧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介绍,截至2023年8月末,辖区涉农贷款余额1070.22亿元,较年初增长124.78亿元,增幅13.20%。近年来,为提升清远市农业龙头企业、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便利度,该行搭建和完善了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推动涉农主体贷款“增量、扩面”。

南都湾财社:近年来,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在支持农业产业与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及创新亮点?

赵婧:在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部署。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健全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先后制定《金融支持清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金融支持清远“百亿产值”农业产业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金融支持清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方案》等政策文件,积极推动跨部门协作,推动多家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签订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破解城乡二元发展难题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2023年8月末,辖区涉农贷款余额1070.22亿元,较年初增长124.78亿元,增幅13.20%。

二是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引导金融对小微、涉农等薄弱领域的支持。截至2023年8月末,辖区再贷款余额29.58亿元,2020年以来累计撬动小微贷款增量196.68亿元、涉农贷款增量429.97亿元。为清远市符合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9家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资金0.64亿元,带动新增普惠小微贷款36.61亿元。

三是强化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红茶贷”“菜心贷”等农业特色信贷产品,截至2023年8月末,清远辖区累计推出涉农信贷产品超160种。此外,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下沉,截至2023年8月末,辖区金融机构已派驻近1500名金融人才驻镇帮镇扶村,为乡村振兴提供融资融智服务。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农融通”平台应用,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评定和创建。截至2023年8月末,“农融通”平台共采集65万农户和1.21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

四是创新金融扶持机制,完善信贷风险分担与缓释。指导银行机构用好用足清远市信用担保资金、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产业基金、乡村振兴融资风险补偿金等风险缓释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激励作用。

南都湾财社:清远在金融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赵婧:清远在金融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时发现,存在金融基础设施薄弱、运用不足等问题。对此,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广东省发展壮大农村经营主体若干措施》等政策落实落地。加快发展壮大农村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深化涉农金融服务,提升农业龙头企业、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便利度。

二是强化农村农户信用意识,拓宽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深化“农融通”平台应用,扩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采集范围。以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提升涉农主体移动支付意识,加大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力度。今年9月初,邮储银行落地清远市首笔数字人民币贷款业务。

三是加强融资担保合作,提升涉农主体融资可得性。推动粤财普惠清远担保公司与辖内17家银行开展业务合作,联动拓展“粤财担保+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系列信贷产品”业务,创新推出“红茶担”“菜心担”“麻竹笋担”等产品,为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重点推广“省农担贷”“农保贷”等业务,发挥外部增信作用,提升涉农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南都湾财社:下一步,银行在金融助力当地实体经济,特别是清远重点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和新兴产业方面,会有哪些重点工作?

赵婧:一是全力做好金融支持民营小微工作。着力增加民营小微等市场主体的信贷供给,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持续量增、面扩、价降,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二是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当家”的金融供给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瞄准技改升级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关注清远“三园一城”发展动向,加强对制造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三是加强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有意愿的银行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后续,清远市分行将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有关“科创企业主办行”行动方案。加码推动政银企对接,全力推动金融知识与政策宣传,满足相关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四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和绿色金融创新力度,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碳减排效益显著的领域。

总第068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培均 见习记者 刘常源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