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宗威
到机场才发现自己成了“老赖”,值不了机出不去国,你说糟心不糟心?
据媒体报道,来自上海的吴女士近日反映称,她买了9月中旬往返首尔的机票,结果到机场柜台值机时被告知,“失信人不能值机”。
吴女士随后联系派出所网上查询,显示她并非失信人。但机场工作人员还是没让她上飞机,表示“系统就是做死的”。
吴女士只好退掉机票放弃出国,还白白损失了韩国演唱会的票。精神上也因为被失信,加上计划好的出国游泡汤,受到一定折磨。
更让人郁闷的是,吴女士事后向航空公司要说法,被告知事情不归他们管,要找“中航信”系统,由它判定谁是失信人。然而问题是,“中航信”不跟个人对接,网上公布的电话也打不通。
吴女士想不明白,这事咋就陷入了死循环,投诉无门。事实上,像吴女士这样莫名其妙被“失信”,无法出国的人不在少数。有人怀疑是不是跟新换的护照有关,但被国家移民管理局否认了。
更吊诡的是,有旅客向航空公司投诉后不久收到回复称,经向“中航信”反馈后,她的护照号码已经没有失信人标识了,可以正常买票出国了。
这让人更纳闷了。一个人能不能出国,全凭“中航信”说了算?
资料显示,“中航信”全称叫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旅游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主导供应商,隶属于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是港交所上市公司。
按航空公司的说法,修改、删除旅客为失信人,是中航信系统后台修订的。而据媒体事后的追查,“中航信”称他们的失信人名单,是由最高法院提供的。如果这一说法属实,又有新的矛盾产生了——
派出所查到不是失信人,法院的失信人名单中又有。难道双方用的不是一个信用系统?
这其中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个人征信问题事关重大。一个人稀里糊涂成了“老赖”,不能没有正常且畅通的反馈渠道。
此外,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后,个人的融资借贷、交通出行都会受到影响,由此而来的损失,可大可小。比如吴女士临出国被拦的损失,难道只能由她自己默默承担?还有哪些因为紧急事务需要乘坐航班的人,因为被错标为老赖,错过一个重要的机会或一笔很大的生意,难道也只能吃哑巴亏?
而且,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中航信”的失信人名单,似乎显得过于随意了点。有人担心,如果能随意修改失信人,征信系统的权威性必将会受到质疑,还可能成为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漏洞。
所以,不管是航空公司、“中航信”还是其他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出面说清楚,吴女士被误标为老赖的bug,出在哪个环节,漏洞能不能堵住;如果有人被误伤,该如何申诉维权,维权时间得多久,损失谁来赔。
总之,别让无辜的乘客完全被动,不知道自己的事有没有人管,什么时候能恢复名誉。
毕竟,失信关联着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如果可以如此随意地让一人在黑名单里进进出出,还不给个说法,那未免太不把个人权利当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