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居民医保一年减少2500万人,强制参保不是最佳方案

   日期:2023-10-24 17:23:07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5    评论:0    

原标题:居民医保一年减少2500万人,强制参保不是最佳方案

文丨龙之朱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超群的一篇文章引发关注。

文章披露的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底,与上年相比,居民医保下降了2517万人。其中有自然减少的原因,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费持续上涨,部分低收入居民医保主动退保。

文章例举了他在多地调研所得的信息,不少农村家庭收入不高、负担沉重,加上很难切身感受参保的好处,导致参保意愿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为提高居民参保率,把征缴工作压给村干部,使得一些村干部怨声载道,认为医保保费比农业税时期“三提五统”还要高。

一年退保2500万人,这个事确实有点大。该如何提高医保参保率?文章开出的药方是,“最好是实行强制参保”。

随后还列举了强制参保的诸多便利,如所有居民家庭都有银行账号,强制有技术保障;加强学校在学生参保中的作用;提高基层干部征缴能力和积极性等等。

如果说,作者前边的调研文字展示了一副民众的医保百态图,后边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了。

医保的本质是共济互助,我们能够列举出无数个积极、有效的例证,证明实现医保全覆盖以后,带给普通民众的巨大利好。

然而,面对2500多万人退保,轻飘飘地说一句“强制参保”,并不能解决问题。何况,他居然把居民家庭都有银行账号,作为强制参保的便利条件,未免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一者,有银行账号就能保证有可以划走的个人保费吗?应该看到,受三年疫情影响,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明显提高。尽管从统计数据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涨态势,但考虑到平均的因素,部分低收入人群不堪保费压力,参保意愿不高,并非矫情。

再者,技术上可行,也不意味着合法合理。全民医保固然是医保制度的发展方向,也确实对参保人有益,但目前的法律,只是硬性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医保,并未强制规定其他人员必须参加医保。

还有,把参保任务交给学校、基层干部,也有摊派之嫌,一旦操作不当,反而会扭曲政策,损害政府形象。

就像前文所述,村干部将一项惠泽民生的制度,比作当年弄得乡村鸡飞狗跳的“三提五统”,尽管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却让人触目惊心,从侧面暴露出这些制度在基层的粗略印象。

老百姓纷纷退保,或者虽然没有退保也半信半疑、将就凑合,不排除对政策理解不够的因素,但也提醒有关各方,应该正视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强制”。

比如,保费年年上涨,让民众感到压力巨大。数据显示,2003年新农合建立时,个人缴费标准仅为10元。此后阶段性上涨,2015年为120元,2018年为220元,2022年为350元,2023年为380元。

20年时间,个人保费增长了37倍,年均增长19.78%。按照这个趋势,2024年保费很可能超过400元。这样的年年涨,让人看不到尽头。

可能在有的人看来,相比医保报销的力度,一年三四百元的保费,实在不高,但一个农村家庭三四口人,加起来达一千多块,有些家庭一年到头的种地收入,也就这点钱。

所以,与提振内需一样,支撑参保意愿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也因此,当下之计,要紧的还是想法设法拓展增收渠道,只有民众收入持续增长,包括保费在内的诸般支出,才不会被省略掉。

此外,还需不断完善医保尤其是农保制度。当下的新农合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保险范围内,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那么大。

无论如何,作为一种基本的互助共济制度,全面医保利国利民,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才取得当下95%以上的覆盖率,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不能再退回去。

而要保住这一成果,则需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绝不能一味依赖强制。

任何好的制度、政策、措施,一旦只能通过强制征缴的办法推进,而且强制的对象还是一个个自然人,必然会极大减损其本身的正当性。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