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13万元,分红8.96万元。2022年底,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高寨村党总支书记田超领到一个大大的“红包”。
这是自2022年4月村干部参股村集体企业后第一次拿到分红。而就在当年,高寨村集体企业实现收益48.08万元,村集体分红33.65万元,为高寨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写下了生动注脚。
田超为什么能领大红包?高寨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何增长迅速?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带着上述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高寨村。
高寨村对产业发展标兵进行奖励。(图/冯成丽)
干事创业享红利 集体经济添活力
“以前村集体经济一直壮大不起来,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据田超回忆,早在2012年,村里就成立了企业,但参与其中工作的村干部不能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始终积极性不高,企业发展也裹足不前。
改变源于2022年初的一次巡林。一位市领导作为高寨后山林区的“林长”,巡林过后走访高寨,并发现高寨村集体经济运行中存在“奖惩机制缺乏”“没有明确股比分红”等制约因素,建议高寨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它经济主体”联结发展的经济模式。
简单说来,就是让高寨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作为股本,吸纳本村村民的个人股本,共同组建市场化股份制公司。这样,村干部、村民均可入股分红,真正分享企业发展红利。
“能分红”确实是让大家有盼头的改变,但“能分红”的前提是有钱可发,而高寨村过去几年产业发展却一波三折,难免让大伙儿心存疑虑,不敢投入。
“过去几年我们种什么亏什么,大伙儿都有点失去信心了。”村干部李艳回忆,就在2021年,自己还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出资发展辣椒产业,结果到年底时,李艳就亏损了3000元。
“那会儿村干部们都亏怕了。”田超说,一共8个村干部,除了他这个支书,都反对继续出资发展产业。
尽管局面艰难,田超还是想试试新路子,他贷款13万元入股,带头鼓励大家出资。看到田超这么做,再考虑到“能分红”,村干部们最终还是选择站出来,共计出资8万元入股。
就这样,2022年4月,高寨村集体企业——开阳鑫鑫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鑫工贸公司”)吸纳村集体经济40万元、村干部资金21万元,以混合所有制的面貌出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它经济主体”模式在高寨村总算艰难起步。
“这次一定要结合实际选好产业。”过去,高寨村种过羊肚菌、海参果……但因为种种原因都失败了。总结过去产业发展失败的原因,田超认为,结合实际才是根本。“种出来的产品质量都很好,但找不到销路啊。”
为此,田超带着村干部四处调研市场,几次外出归来,大家一致决定,结合村民种植传统,主攻辣椒,通过订单销售模式,确保产业有销路、立得住。
“这次干产业,大家的积极性就变了。”高寨村党总支副书记周明华感慨,2021年,村集体种了70亩辣椒,由村干部负责管护,村干部也各自种了70亩辣椒,一年下来,村集体的70亩辣椒亏损5万多元,村干部自己的70亩辣椒亏损3万多元,虽然都是亏损,但显而易见,大家对自家的地更上心。
“2022年是很忙,但忙得乐意啊!毕竟有自己的一份在里边呢。”入股后,周明华不仅是村干部,还成了公司股东,从选种育苗、下地种植,再到出省联系销路,忙碌成了他的常态。同样选择入股的李艳,除了落实好村里大大小小的工作,还要管理公司资金账目,办公桌上的档案盒也是越堆越多。
勤劳工作一年后,2022年底现场分红的场景成了高寨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最有力的宣传。群众看在眼里,效果立竿见影。现场分红一结束,就有不少来开会的群众抢着草签了入股协议。到2023年鑫鑫工贸公司正式募集资金时,100万资金一开放就全部募集成功,入股群众从去年的8名增加到661名。
“可以说新模式成功地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如果大家都没有积极性,村集体经济肯定不能壮大。”田超认为,除了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外,“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它经济主体”的新模式,也为集体经济壮大提供了新路径。
高寨村辣椒大丰收。(图/冯成丽)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产业发展有底气
“给你讲嘛,辣椒收好了一定要拖到村里来卖,千万不要卖给来收辣椒的,不然你就亏了!记住了哈,我们不会害你哟。”10月20日下午,面对来村委会卖辣椒的脱贫户王建芬,田超现场帮她算起了收入账。
为了鼓励大家种好辣椒,鑫鑫工贸公司设置了奖金奖励种植能手。王建芬今年种的2亩辣椒已经产出9000多斤,光售卖辣椒就有1万多元收入。参考去年的数据,她很有可能获奖,但如果私自把辣椒卖给前来收购的商人,则不能获奖,这也是田超特地嘱咐她的原因。
“像王建芬这样的种植户,虽然没在公司入股,但她的利益其实也紧紧与村集体经济相联系。”周明华介绍,村两委和公司推动发展产业,要从育苗、养护、采摘、运输、销售等环节全方位为老百姓服务。“垫资给群众购买种子、地膜、农药……都要花钱。”正是因为新模式募集到的资金充足,才能保证一切环节顺利运转起来,进而扩大种植面积。
周明华的话所言不虚。2023年9至10月,正是辣椒成熟时,高寨村的辣椒采摘场面着实火热。
“就村委会门口这条100多米的路,每天几十辆三轮车、小货车把辣椒从地里运来,路都堵住。能装11吨的大货车,一天要往外运4趟。”据周明华回忆,高峰时节,现场每天要请60多人帮忙计量、分拣、装车,大家忙活到深夜,发工资都要2万多元才够。
这么大的交易量,其中的组织工作并非易事。周明华告诉记者,公司以统一价格收割种植户的辣椒,可以帮助他们抵御价格波动,由公司统一对接物流,则可以规避运输不畅的风险,种植户也不用操心销售问题,因为公司采用订单销售,有明确市场需求和客户买单的产品才会种。“这些都是以前发展产业得到的教训,有了新模式形成的团结力量,我们的经验才有了用武之地。”
2022年,高寨村辣椒种植面积550亩,2023年,则达到1050亩。“截至2023年10月,实现了村集体收益65.83万元、亩均收入4000余元、群众分红34.42万元,远远超过了2022年同期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喜人。”田超说道。
高寨村举行分红仪式。(图/冯成丽)
继续壮大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路在何方?
如今,高寨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它经济主体”联结发展经济模式融入了一个涵义更加广泛的名字——贵阳贵安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这种方式正被更大范围地推广出去。
2022年底,贵阳市印发《贵阳贵安关于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它经济主体”联结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作为股本,吸纳本村村民股本,以及生产经营企业、其它社会组织等社会股本,共同组建市场化股份制公司合股经营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方式。
文件还明确,按照公司章程,科学配置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实施新增收益分配以及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提取各项风险基金等。
数据显示,2022年,贵阳贵安在50个村试点推行“1+1”混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5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382.5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27.9万元,同比增长40.2%。
而在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上,村集体经济也有据可依。
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这为高寨村继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指明了方向。“我们高寨在地理位置上虽然属于贵阳市最边远的村寨之一,但又是乡政府所在地,所以我们在公司这栋大楼打造一些旅馆。”周明华说,村里还在探索建立收费停车场,提供物业服务。同时,在本村推广辣椒种植的基础上,向相邻村寨推广辣椒种植,提供农资农技服务,不断拓展农村集体经济新业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玉林
编辑 曾书慧
二审 王恬
三审 许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