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quot;/  校长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河南安阳:考古,叩开中华文明探源之门

   日期:2023-10-27 19:24:3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评论:0    

原标题:河南安阳:考古,叩开中华文明探源之门

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古汉字……走进殷墟,仿佛步入了历史深处。

在历史研究中研读历史,在考古文物中感悟文明。这份厚重,浓缩成一条记录中华文明的“历史大道”,呈现于3000年前的陶制“三通”,镌刻于纹饰精美的青铜器亚长牛尊,镶嵌于工艺精湛的玉援铜内戈……通过一处处考古遗迹,人们真切感知历史与未来的对话;透过一件件精美文物,人们更加珍视文脉的赓续绵延。

何为历史?何谓传承?答案就在考古这门观往以知来的学问里。

牢记嘱托,广大考古工作者在安阳这片热土上用热情和智慧探源中华文明,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自信凿凿有据。

从荒野求索到星斗满天 考古人筚路蓝缕唤醒“三千年”

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安阳殷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1928年10月13日,考古学家董作宾在位于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挥下第一锹,中国考古人持续科学发掘殷墟的序幕由此拉开。紧接着,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主持了殷墟第二次、第三次发掘,历经磨难,获得了两大兽头刻辞和大量铜器、石器、陶器,还发现了有字甲骨3012片,包括著名的“大龟四版”。

1931年,梁思永主持殷墟后冈遗址发掘时,发现中国考古学史上著名的“后岗三叠层”,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华文明从史前到历史时期一脉相承,有力回应了“中国文化西来说”。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学者重塑自信的标志性事件,殷墟也因此成为早期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试验田。在这块试验田上,近代考古学的中国风格初步形成。

在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考古前辈的引领下,石璋如、刘燿(尹达)、胡厚宣等一批年轻人走进殷墟,从初生牛犊成长为学术大家,并随之枝蔓伸展,逐渐建立起中国考古学人才梯队。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3000年前殷商王朝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揭开——郑振香带领考古队挖掘出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的墓葬;杨锡璋和刘一曼等接连发掘郭家庄160号墓、殷墟花园庄商代甲骨窖藏,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唐际根带领团队一举发现商中期的洹北商城,为20世纪90年代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贡献了重要成果;牛世山带领考古队发现围绕商王陵的隍壕,将此规制从秦代上推到商代晚期。

这些被唤醒的历史文明,见证着一代代考古人的筚路蓝缕。郑振香埋头安阳考古40余年,她的考古铲磨损得如勺子一般;杨锡璋在艰苦条件下扎根安阳考古近20年后被调到苏州博物馆,但他不习惯这份清闲的工作,两年后申请再次回到安阳;唐际根尽管已经离开安阳多年,但他的科研重点仍然是商王朝,并且殷墟是重中之重,因为“殷墟的研究要做一辈子”。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近百年来,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在殷墟践行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探索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为世人再现历史的辉煌与璀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

一躬一铲探寻文明之源考古圣地频频“上新”成果

秋日的安阳,气候宜人。10月26日,在铁西路附近的一块考古工地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站最年轻的考古人王含元正和50多名考古前辈一起,拿着手铲不断重复着刮面、画线等步骤,聚精会神,小心翼翼。

王含元是一名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博士生。今年9月初,她怀着朝圣的心态来到安阳,随即投入考古现场发掘。“殷墟考古已走过近百年,新的理念、方法、技术不断被应用其中,我希望能运用所学知识,为进一步揭示、呈现、还原出全面鲜活的商代文明贡献力量。”自豪荡漾在王含元年轻的脸庞上。

在安阳这方考古圣地上,考古工作者探索着、实践着。在考古新理念的引领和新方法的指导下,田野考古、科技考古、多学科联合参与,殷墟王陵区、小屯宫殿宗庙区、洹北手工业作坊区、传统殷墟周边区域及安阳其他地区,考古成果不断“上新”。

——殷墟考古有新发现。今年2月22日,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入选,这是殷墟第三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5月30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重要考古成果——“以前认定的‘城墙’实际上是壕沟,所谓的‘外槽’应是城壕废弃后自然淤积形成的”。这一考古发现,初步解决了争议多年的洹北商城城墙基槽或城壕的性质问题,对推进洹北商城的都邑布局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遗址东南角发掘的大型祭祀沟(G3),在殷墟属首次发现,为重新理解殷墟时期洹北商城与殷墟的关系以及殷墟的功能布局提供了新线索。

——殷墟外围聚落考古添新证。去年以来,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殷墟西南部相继发掘了大坡遗址和老六庄遗址。其中,大坡遗址发现一处商代晚期的家族墓地,墓地经过科学规划,包括大、中、小3种不同规模、结构的墓葬。大型墓M16、M17、M18南北双墓道,呈“中”字形,是殷墟外围地区首次发现大型“中”字形墓葬。这两处遗址是继辛店遗址、陶家营遗址、宗村遗址、郑家庄遗址后,在殷墟外围地区又发现的两处晚商大型聚落遗址,为重新审视和解读殷墟大邑商的布局提供了新的材料。

——石器时代考古有新突破。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郑州大学考古系合作,新发现旧石器地点6处、动物化石地点1处,填补了安阳地区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的空白;在八里庄遗址经过首次考古发掘,发现了裴李岗时期的文化遗存,为构建安阳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和文化谱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夏代考古有新收获。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大寺村遗址发现了相当于夏代早期的龙山文化遗存,在安阳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工地发现了一批夏代晚期的下七垣文化遗存,这是近年安阳地区发现的较为丰富且典型的夏代文化遗存,丰富了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于探讨商族起源与发展、研究夏商夷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躬一铲拨开沉积的厚土,一方一寸“上新”的考古成果,正持续激荡着跨越3000多年的文明回响。

让历史与当下相融共生 探索文物保护利用“安阳路径”

悠久的文明传承,绝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遍布洹河两岸的一处处考古遗迹,蕴含着联结历史与未来的密码,也留下统筹经济发展与文脉赓续的深刻启迪。

2022年12月,安阳市对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重塑性改革,在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古代建筑保护所和市文物景区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这标志着安阳市文物保护利用翻开了新的一页。

殷墟形成“大保护”格局。自新修订的《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安阳市已建立起公安、内保、协管、网格员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在29.47平方公里的殷墟遗址保护区划内,2650个高清摄像头、可随时出动的监控无人机、智慧殷墟巡更系统管理平台等,共同构建起“空地一体”智慧防控体系;7部门联合建立殷墟保护行政与司法联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综合运用司法力量和行政力量为殷墟文物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今年7月,安阳殷墟《健全文物安全保护体系守护世界文化遗产》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国家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这是河南省唯一入选案例。

彰德古城风貌复原有序铺展。为突出展示安阳历史文化内涵,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编制了袁林、高阁寺、韩王庙与昼锦堂3个“国保”单位的环境整治设计方案,实施后文物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将得到更好保护;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文物建筑修缮和日常维护工作,包括袁林百年大修、韩王庙与昼锦堂奎楼修缮、彰德府城隍庙修缮、许三礼祠堂后殿修缮,萧曹庙、郭朴祠、钟楼等文物建筑的日常维护,延长文物建筑寿命,保留了历史遗迹的原汁原味。

文物活化利用如火如荼推进。殷墟遗址博物馆即将震撼开馆;2023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大会在安阳隆重举行;中国世界遗产跨区域主题游十大线路发布,安阳市两条线路入选;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小镇等文旅项目稳步推进;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雪糕、殷墟青铜器数字藏品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高规格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甲骨文及中国古文字巡展等交流活动连年举办;殷墟元宇宙、全球甲骨文全息影像采集等数字化工程方兴未艾……

云程发轫,踵事增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考古圣地安阳将勇担历史使命,用实际行动响应“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号召,奋力谱写新时代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来源:安阳市委宣传部 王慧敏)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