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李克强:百姓的事,有天大困难也要做

   日期:2023-10-28 12:40:1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    评论:0    

原标题:李克强:百姓的事,有天大困难也要做

来源:潇湘晨报 发布于2013年03月18日

通过深入调研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是李克强一贯的工作作风。出门轻车简从,现场解决群众和基层提出的实际问题。从地方到中央,他从未改变。图为2012年12月28日,李克强在从当阳前往恩施的火车上吃盒饭。图/新华社

李克强走访棚户区,遭光屁股小孩“抢镜”。视频截图

来源:潇湘晨报

3月15日,57岁的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此时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李克强是第一位出生在新中国、并同时拥有经济学博士和法学学士学位的总理。

过去5年间,作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攻坚克难,出手不凡。其敏锐的判断力,直面问题、专业果敢的工作作风深得各方赞许。

今天的中国,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人民大会堂,面对近3000名人民代表的掌声,李克强沉静地致以微笑,深深鞠躬,传达出一位大国总理对责任的担当,也表现出成熟政治家坚毅、睿智的力量。 据新华社电

电煤改革方案有计划色彩,他要求修改

外界认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无疑是李克强重要的施政理念。今年初,他在包头市现场调研改革时提出,要把市场的手、政府的手和人民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聚集更大的力量。

中共十八大闭幕后的第6天,李克强就主持召开改革专题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李克强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他强调:“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十八大以后推进的第一项重大改革就是行政体制改革。李克强作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文件起草组组长,力主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到25个。精简高效,体现出李克强的行事风格。改革要从自身做起,但“割自己的肉”谈何容易,以致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一场艰苦的革命,都会遇到诸多阻力和风险,这次改革也不例外。

在研究机构改革方案之初,李克强就明确提出,改革不是简单地减少机构数量,而是要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该由市场做的要多放给市场,社会能办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正是出于这些理念,这次改革方案与以往不同,第一次将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方案名称中并列。

在国务院工作期间,李克强深感多个部门管一件事程序之繁、协调之难。李克强力主创新变革,改变铁路长期政企不分的状况,整合食品药品、海洋等管理机构,优化一些职能交叉的管理机构,使一些延续多年的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企业创业创新是李克强高度关注的事。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他力推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很多人反映企业工商登记繁琐,李克强下决心改革,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李克强很关心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去年四季度,有关方面报送电煤并轨方案。李克强看后指出,方案中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很好,但具体措施中还存在计划色彩。既然都并轨为市场煤,为什么还要对数量和价格作许多限制?这一方案被退回重新制定,修改完善后已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电煤改革。

博士论文关注城镇化,获孙冶方经济学奖

中共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既与上世纪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四个现代化”一脉相承,又是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实现转型升级的大手笔、关键棋。今年1月15日,李克强到国家粮食局考察时,第一次将其概括为“新四化”。李克强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动力。他注意到,发达国家依靠信息技术和电力技术的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比例可以达到50%,而中国存在风电、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李克强要求,智能电网不能只对大用户开放,而要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发展小规模、分布式发电。在他的推动下,国家电网已向单位、家庭的屋顶光伏发电开放。

“新四化”中的城镇化,更是被李克强视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北大学习期间,他写出了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经历了20多年的思考、实践和历练,形成了今天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维。

“中国城镇化要分享国外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李克强说。他多次访问欧洲,对其富有特色的城市布局、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十分欣赏。2012年,了解到欧方在城镇化领域加强合作的愿望,他当即要求抓紧筹办中欧城镇化高层论坛。

怎样在城镇化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和人文特色的内在统一,是李克强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反复强调,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要富裕农民,造福城乡居民。重要的是要解决好2亿多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的问题。

为降低城镇化“门槛”,李克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整服务业政策,鼓励扩大就业,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5年来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3000多万套,基本建成1700多万套。

李克强主张,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破解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形成的差距,也要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形成的差距。在他的强力推动下,五年多来,中国累计改造棚户区1200多万户。今年2月,李克强又提出将开展第二轮棚户区改造,再解决1000万户城市贫困户住房困难,两轮改造惠及的人口规模近1亿。

“百姓天大的事,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

李克强年轻时在农村插队,当过大队书记,饱尝农民生活的艰辛,积累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担任国务院领导后,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讨论民生改善之策。

通过深入调研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是李克强一贯的工作作风。出门轻车简从,现场解决群众和基层提出的实际问题。从地方到中央,他从未改变。去年岁末,李克强探访五年前到过的湖北恩施龙凤镇青堡村。准备离开时,看到路边陡坡上有玉米地,李克强踩着泥泞的山道攀上坡,用手抓了一把泥巴捏捏。“这是一个很农民的动作,就像大家平时在看地一样。”村民杨芳说。一位村干部说:“但凡有人来田里看,大都是向前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真正懂行的才弯腰看看苗情。李克强一到我们这里,眼睛就是往下看,跟我一起捏捏苗,盘算打掉田埂后能增多少收成。”

今年春节前夕,李克强走进包头北梁棚户区的高俊平家走访,当时高俊平的孙子刚睡醒午觉,没来得及穿衣服就躲进立柜里。李克强和高俊平唠家常时,孩子从立柜里出来钻进被窝,露出了屁股。整个过程被电视镜头记录播出。对于这段镜头,网友们报以肯定:“可以看出,这是真正接触底层、事先不打招呼的访贫问苦。”

他又来到棚户区居委会召开现场会,由于温度低,会场只能靠烧煤炉取暖,屋内弥漫着呛鼻的煤烟味。李克强说,城镇化不能一面是高楼林立的新城区,一面是低矮简陋的棚户区。要下大力气改造,让群众从忧居变宜居,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

两年前在湘西凤凰考察时,李克强得知村里一个叫龙桂菊的女孩儿因家庭困难不能上大学,他希望地方圆她一个大学梦。当地干部表示马上落实。李克强又说,不仅要圆她一个人的,还得全面排查,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今年两会,李克强参加湖南团审议时又问起此事,当地的干部说,他们又解决了8个困难考生有学没钱上的问题。

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强调,环境也是民生,必须着重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在2011年12月召开的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就专门提出在全国开展PM2.5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李克强既立足国情,又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他指出,公共服务要合理区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政府要着力保基本,构筑起一张使群众能够安心生产生活的安全保障网。这一理念,已转化为中国重大民生工程的实践。

常年阅读英文书刊,与妻子在大学中认识

最近一段时间,李克强关于推进中国现代化既要有“攀高峰”的决心和信心,又要有“走钢丝”的勇气、智慧和韧性,不断破解难题的论述,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新一轮机构改革,就体现了这种决心和智慧。

长期关注世界经济数据、发展理念和战略走势,使李克强习惯于将中国与全球、区域与全局联系在一起。去年冬天,他在四省通衢的江西九江召开现场会时,对沿江城市负责人说,下围棋都是先占金角、银边,但到最后,决战还在中部。中部是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两大差距的突破之地。中盘定胜局,我们要做好“中”字这个大文章,承东启西,大开放大开发。

李克强先后主政农业大省河南和老工业基地辽宁。这两个省份几乎可以找到当下中国面临的所有难题:前者的考验是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后者是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

在河南,李克强提出巩固“三农优势”,高起点改造传统产业,构筑中原城市群……一系列施政“组合拳”,使河南成为中部地区具有强劲积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增长极。在辽宁,李克强直面辽宁经济发展相对封闭的挑战,果断做出转身向海、带动腹地、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决策。今天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增长极正在崛起。

在国务院工作期间,李克强分管的工作有不少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医改就是其中之一。围绕“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根本目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最终要落到广大人民身上”,李克强说。中国在短短三年内,将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从30%扩大到95%,织成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

在去年11月底改革试点会议上,李克强请发言者免去工作汇报,只谈具体问题和建议。由于李克强经常讲到新的理念,也经常问。为深入了解他提到的“胡焕庸线”“第三次能源转型”等概念和内涵,不少人到书店去买书学习。

李克强善解难题与他求真务实、从善如流的一贯作风有关,在湖北恩施调研时,李克强对基层干部讲,大家随便说,自由发言,“不要怕,讲真话、说实话”。

李克强酷爱读书,广泛阅读中外历史文化典籍和专著;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学术造诣使他在经世治政上“知行合一”;而常年坚持阅读英文书刊,收看英语频道,熟练地用英语与各国领导人轻松交谈、自然交流,不仅使他在外交舞台上挥洒自如,更形成了开放广博的国际视野。

李克强的夫人程虹是英语教授,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任教,一直从事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程虹1982年初大学毕业。在北京大学进修时与李克强相识结婚,两人育有一女。

两会足迹

新型四化

李克强5日下午来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李克强指出,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是新型四化的重要标志。要加快信息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李克强说,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是新型四化的必然要求。要在增强城镇承载能力的同时,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农民工在城里安居乐业。李克强指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政府工作和财力投入要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

环境保护

李克强6日上午参加了湖南代表团审议。李克强说,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运用好价格等多种手段推动环境治理,使发展更可持续、更加健康。李克强希望湖南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为重大抓手,在资源环境、财税等相关改革上先行先试,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迈出更大步伐。

食品安全

9日上午,李克强来到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李克强说,河南这些年一直探索实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现在,加上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走“四化同步”之路,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河南是食品工业大省,要严格法规、严格标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企业也要履行第一责任,对市场无欺、对良心无悔,坚决守住守好食品安全。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