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缘何提出打造高速建设“中原品质”?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从高速公路“双千工程”到“13445工程”,河南高速建设大提速。
去年,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今年预计再增加300+公里,目标直指2025年年底的1万公里。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建设规模空前。河南想要的,不只是通车里程的增加。
“如何依托这么大体量的建设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河南品牌’,凝练一批硬核的‘河南标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豫路工匠’。”本月初的一场高速公路现场推进会上,河南交通运输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高速公路‘13445工程’启动伊始就一直在积极探索。”
河南交通运输部门明确提出,要全力打造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原品质”。而以科技赋能,是必由之路。
趋势:
河南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再提速
何谓高速公路“13445工程”?
5个数字,分别对应5个目标——到2025年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0公里以上,新增通车里程3000公里以上,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力争通车里程居全国第四位、路网密度居全国第五位。
2020年8月,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和《关于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掀开了高速公路“13445工程”的建设序幕。
这是在高质量推进高速公路“双千工程”(注:投资1000亿元以上、总长1000公里以上,于2019年开始启动)实施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的高速公路建设新征程。
高速公路“双千工程”的推出,以及实施仅一年多后就提档升级,彰显了河南希望重建交通比较优势的决心。
1993年3月,连霍高速开封至郑州段开建,次年年底完成北半幅建设,自此河南成为全国第12个进入高速公路时代的省份。
2006年,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从这一年开始,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这个过程中,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在2001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10年,突破1000公里、2000公里、3000公里、4000公里、5000公里整数关口。
此后10年内,又分别用时5年,于2015年突破6000公里,2020年突破7000公里。
2022年年底,河南14个、总长812公里的高速公路项目通车,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整数关口突破时间从5年压缩至2年,河南高速建设再提速。
从实施意义层面去理解,这些项目不仅有利于河南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通过互联互通提高交通效率,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边远地区发展创造条件,对缓解城市交通环保压力、解决交通拥堵污染穿城问题的解决也将提供助力。
态势:
在建项目超过40个,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
近年来,河南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始终维持在数十个。
大河财立方记者从上述会议上获悉,今年1月~9月,河南41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今年完成投资791亿元,占年计划1010亿元的78.4%。6个前期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2.1亿元,占年计划78.3亿元的15.5%。计划新开工打捆项目今年完成投资2.3亿元,占年计划31.8亿元的7.2%。
同时,河南交投集团方面介绍,2023年该集团正在推进43个建设项目,总里程2548公里、总投资3900亿元。其中包括3个计划今年通车项目、35个续建项目、3个2022年新开工的项目、2个2023年计划开工项目。
截至目前,该集团今年完成建设投资79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012亿元的78%。
上述会议上,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完成势头强劲,持续扛牢交通基础设施扩大有效投资主力军作用,相继顺利实现了“开门红”“半年红”。截至9月底,各项目今年累计完成投资806亿,占全省公路水路完成投资的68%,其中41个在建项目已累计完成年投资计划的78%,充分发挥了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压舱石”作用。
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通车项目全力冲刺,续建项目不断提速,河南高速公路项目大干态势全面形成,为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稳住经济大盘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标:
在大体量建设中凝练“中原品质”
依托大体量的建设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河南品牌”,凝练一批硬核的“河南标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豫路工匠”。
这是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在思索和推进的工作。
会上,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高速公路“13445工程”启动伊始就一直在积极探索。
公开信息显示,高速公路“13445工程”的启动时间是2020年,这一年开始,一系列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文件陆续出台。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2020年12月,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出台《关于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全面加强高速公路“13445工程”质量安全管控,推动高速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
2021年6月,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高速公路“13445工程”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以推动上述指导意见的深入实施,并促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质量管控水平、安全保障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升。
同时,在行业监管层面,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能力的通知》,以推动打造“中原品质”。
据介绍,近年来,瞄准上述目标任务,河南交通运输行业围绕提升工程品质持续规范管理、创新理念,现代化工程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施工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批工业化、自动化、装配化、信息化施工技术应用不断涌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实践:
科技创新赋能,推动项目降本增效提质
打造“中原品质”,需要以科技创新赋能。
在河南,“河南焦唐高速公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科技示范工程”于2022年12月正式获得交通运输部“2022年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立项批复。
科技示范工程,是交通运输部统筹行业科技资源、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
资料显示,焦唐高速汝州至方城段项目是高速公路“13445工程”首批切块项目之一,路线全长100.702公里,项目基本涵盖高速公路建设所有施工形态。
今年9月,大河财立方记者在焦唐高速汝方段探访时看到,无人化应用在多个施工场景中。比如,在项目路面基层智能集群施工现场,由1台无人智能摊铺机和5台无人智能压路机配合着同步施工。
中铁四局汝方项目ZH2-2项目经理杨志祥介绍,机群自动协同控制摊铺、压路机智能化作业,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导致的超速、漏压、过压、欠压等问题,减少了高温环境下的人工作业,大大降低了人员、设备交叉作业、互相穿越等危险性,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只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焦唐高速汝方段的集成应用的一个片段。
据了解,项目通过开发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项目建设人员履约、供需工序报验等全流程管控,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数字化交付。同时,利用北斗、5G监测技术,对高边坡、采空区实现了动态监测、实时预警,为安全预防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决策依据。
从全省情况看,今年5月和9月,全国公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现场观摩会、全国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现场推进会相继在河南举办,显示出河南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交通项目科技创新的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河南高速公路项目路面智能集群施工、无人化梁厂、小型构件数智预制、无土桩板路基、装配式桥涵、全自动机械臂钢筋笼生产线、BIM+GIS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等工业化、装配化、信息化应用不断加强。
除了汝方高速项目的“科技示范工程”创建,在全省高速公路项目中,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应用无人化梁厂,实现梁板预制全过程自动流水化作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焦荥高速引入路基智慧化施工、水下灌桩可视化成孔检测等技术,建造项目数字化管控中心,提升项目智慧化管理水平;济新高速应用大型通长钢模板,大幅减少模板拼缝,有效提高混凝土表面平整度……
以科技赋能新增量再造发展新优势,正成为河南高速公路乃至河南交通全面促进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的发展之路。
科技交通:
科技创新成为“金钥匙”“新基石”
国家层面,交通强国加快建设。省域层面,河南正全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
无论是交通强国,还是交通强省建设新征程中,科技创新都是一场充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深刻变革。
而新形势下,河南交通已经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的新基石。
可以看到,河南交通相继编制河南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数字交通、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与多元主体开展战略合作,集聚创新资源打造交通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科技创新深度赋能,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能级。
顶层设计层面,河南绘就科技赋能交通愿景。基础层面,河南正着力构建产学研用平台体系。
据介绍,目前河南共建成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等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等37个部省行业研发中心(实验室),公路水路数字化模型构建等一批厅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
推广应用层面,也有新成果——河南交通持续完善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机制,出台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开展省级科技示范工程培养创建行动,组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中心。
据统计,“十四五”时期以来,河南交通安排省平台,打造全链条转移转化体系,补资金3.8亿元,带动全行业科研投入45亿元。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新建高速公路项目主体工程合格率提升至96%,路基压实度等多项指标合格率达到100%。积极推广沥青热再生、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等技术,实现路面废旧材料 100%循环再生利用,沪陕高速信南段路面养护工程施工技术获评为国家级工法。
作为现代化开路先锋,河南交通既主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实施,又瞄准河南交通转型发展需要,实施“企业出题、政府张榜、能者揭榜”,围绕传统领域“迭代”、新兴业态“抢滩”、未来产业“破冰”,集中优势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推动模式、业态、服务联动创新,更好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同时,推进实施68项总投资58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最佳实践”案例,实施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等一批重点工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新基建样板,推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此外,以数据为核心要素,河南交通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水平,拓展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重构制度规则,重塑业务流程,实现精准监管,建设高效优质的枢纽经济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交通体系、物流枢纽、产业发展互动融合,变要素“流量”为效益“留量”。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