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市前锋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探索“农业+旅游”“农业+工业”“农业+文化”发展模式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农业+旅游”活力足
近段时间,观阁镇大良田园景区的波斯菊、芙蓉花争先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该区立足观阁镇高河村大良田园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以花引人,以苗养园”的理念,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花卉苗木供应和康养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集休闲、观光、赏花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2022年,大良田园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7.8万人次。
近年来,该区创新实施“红色研学+绿色休闲”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大良田园、广安青花椒主题公园等10条“大+小”旅游环线,开展农事体验、青花椒主题研学活动等,推动形成全域景区、景城融合、差异互补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该区依托果、茶等产业,加快休闲农业、美丽乡村、乡村旅游规划,打造旅游观光采摘、露营基地等,使山区变景区、土产变特产、民房变客房。同时,举办荷花节、桃花节、脆桃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系列乡村休闲旅游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云”直播、“云”推介,进一步提升农村休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截至目前,前锋区已建成省乡村振兴先进镇2个、示范村12个,市级先进镇3个、示范村23个。
“农业+文化” 底蕴厚
每逢夏季,在代市镇帽合村,过往人们都会被公路边的稻田画所吸引。该村依托连片种植的水稻发展创意农业,以1800余亩的水稻基地为“宣纸”,以彩色水稻为“画笔”,创作稻田艺术画,并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定点测绘和图案设计,通过当地村民插秧劳作,将前锋农耕文化与稻田艺术画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前锋农耕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
代市镇会龙村也凭借自身产业优势,挖掘和发展“桃文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之路。每年桃花盛开时节,会龙村千亩桃花竞相绽放,游客们在这里除了可以赏桃花外,还可以参观明清时期南方中式建筑、体验野外烧烤、参与水上游乐等。桃子成熟时,这里又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如今,会龙村“桃花经济”效益正在不断扩大,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乡村振兴的步伐也越来越稳。
在农产品品牌塑造方面,该区注重将农产品与文化融合,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推进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乡风民俗等元素融入农产品,提升农产品文化内涵。
“农业+工业”动力强
前锋区按照“一主一特”发展思路,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强化粮油主导产业,发展青花椒特色产业,着力实施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粮油、青花椒、茶叶等产业链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广安青花椒产业通过近五年时间的发展,目前种植面积达1.51万亩,产量2200吨。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第一批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研发培育出的“广安青花椒”特色品种,兼具投产早、亩产量高、含油量高、麻味度高等特点。
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出青花椒啤酒、茶叶、洗护、足浴、食品等5类30余种产品,不断提升青花椒产品附加值。卖花椒“进阶”到卖产品,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部分花椒价值翻了10倍,带来二产业产值7450万元。
2022年2月,前锋区人民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达成第二轮合作协议。由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龚伟领衔,携手省林科院专家团队和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和诚林业联合攻关,实施广安青花椒提质增效工程,包括改良品种、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及新产品研发。
来源:前锋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