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开封市祥符区杜良乡一条黄庄村至黄姚村不通的“断头路”,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毕,1.32公里村道硬化工程全面完工,两村村民无不拍手称赞,“以后出村串门干农活方便多了,运粮食、化肥也不用再愁装得少、跑得慢了。”
农村公路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发展,一头连着百姓民生福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今年以来,祥符区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管理所始终把聚力民生实事、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将其列入民生工程重点实事之一。一项项具体措施加速推进,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祥符交通用实际行动完成了新改建村道39公里的目标任务,比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23年农村公路建设民生实事20公里递增95%。
补短板提质增效
今年,祥符区交通运输局围绕少数村与村道路不通的“断头路”、达不到四级公路标准的等外路、服役期较长的劣等路进行新建、改建、大中修,补齐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质效。新改建后的村道路面宽度不少于4.5米,路基宽度不少于5.5米,让群众出行、货物运输更加便利。
为确保民生工程项目的完成,区交通运输局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由区农村公路管理所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组建项目工作专班,在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基础上,紧抓建设黄金期,全区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压茬推进。今年祥符区农村公路计划实施新改建村道、养护大修、危桥改造、安防工程项目66个,前期工作均在6月前全部完成。目前,已完成新改建村道目标任务39公里的100%;完成乡村道路养护大修目标任务14公里的100%;危桥改造14座,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1座的66%;完成安防工程年度目标任务64.8公里的100%。危桥改造项目已进入完工冲刺阶段,预计年底前顺利完成危桥改造目标任务。
强弱项压实养护责任
为杜绝“重建轻养”现象,祥符区政府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年度乡镇工作目标考核范畴,推行“县道区养、乡村道路乡镇养”农村公路养护机制,积极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全面建立和完善“区、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区交通运输局指导各乡镇全面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和成效评价,评价结果与相关支持政策和补助资金挂钩,进一步压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
走进祥符区西姜寨乡小尹口村村委办公室,“公路养护职责、制度、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格外醒目,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行动中。该村夕阳红志愿服务队45名队员坚持义务护路10余载,让全村条条公路都是“四好农村路”。通过西姜寨乡政府群众性养护经验在全乡推广,成就了全乡314公里农村公路畅洁绿美安的“路路好”,被区政府授予“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称号。
为强化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解决日常小修保养难以发现的突出问题,今年祥符区农村公路管理所投入AI智能道路病害巡检车,已完成1360公里农村公路年度自动化评定目标任务,占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5%。通过AI智能道路病害巡检系统即可自动分析识别路面病害,无需停车取证,极大降低了人工检测成本,为农村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根据检测获得的数据资料,建立以路线为基础的“一路一档”电子信息档案,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智慧化管理能力,推动和实现农村公路业务数据共建共享共管。目前全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以上。
道路通畅幸福来
“以往这条路路面较窄、坑坑洼洼,现在修好的路平坦宽敞,提升了运输效率,方便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也方便了城区游客前来谢湾村樱桃园采摘樱桃。”祥符区范村乡谢湾村支部书记庞树对Y004乡道大修后给出了满意评价。
近年来随着祥符区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衍生而出,不少乡村因路变成“有颜有品”的和美乡村,展示延续着乡村文化肌理、展现着独特田园风光、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绘就出一幅绚丽富美新画卷。
一拨又一拨的游客走进祥符区万隆乡移民村——河水村村史馆,聆听黄河小浪底库区移民村群众沐浴党恩、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感受移民村艰苦创业的丰硕成果和二十余载的发展巨变。
没有更名的河水村于1999年6月搬迁至开封市开封县(祥符区),当时只修建了一条“移民路”,在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交通部门大力支持下,逐步实现了外通内联整村道路全硬化,让移民村“旧貌换新颜、新村变花园”,群众生产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富裕。
下一步,祥符交通将认真总结今年工作,围绕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提升,补齐短板弱项,提前谋划一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民生实事项目,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持续提升全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李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