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大山深处的鲁山县赵村镇赵村村,沙河绕村而过,周边牛心峰、独山环村而立,生态秀美,环境优雅。
近年来,鲁山县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做深做精“两山”转化文章,着力打造“党建+豫涧”品牌特色,使赵村村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的赵村村,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花草交织、路灯辉映,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今年8月,平顶山市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在鲁山举行,赵村村作为观摩点之一受到一致肯定。
选准“赛道”,加速发展。赵村村西临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毗邻上汤温泉,沙河、311国道、郑尧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优势明显。鲁山县锚定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将特色民宿产业作为“一村一品”主攻方向,采用“集体建设、企业运营”模式,建成“豫涧·赵村里”“豫涧·喜逢里”“豫涧·畔湖湾”“豫涧·夏荷湾”等4个集体性质民宿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30万元。
创建“品牌”,提升质量。为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拉动乡村创收,围绕提升民宿品质,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以4个集体经济民宿运营管理人员为成员的特色产业党小组,为每个民宿统一配备“红色管家”,创建以“农”为底、以“游”为主的农旅融合型“五星工坊”。
瞄准“共富”目标,携手振兴乡村。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当地整合柞蚕养殖、丝绵加工等传统产业,形成以生态旅游为轴,驱动红色文史、传统产业两个轮子同步转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发展特色农家院12家,带动从事纪念品和游泳品销售服务100余人,年收益300余万元;支持和鼓励56户村民从事传统丝绵加工和营销,年收益600余万元。
“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抓党建促发展上下功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共享农旅产业发展红利,有力地推动了和美乡村建设。”赵村镇党委书记张学敏介绍说。(来源:鲁山县委宣传部 常洪涛 郭祥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