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2023年11月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即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贾小龙说,根据国内外动力气候模式和统计方法预测,预计11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持续超过0.5℃,2023/2024年冬季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峰值强度在1.5~2℃之间,强度为中等,类型为东部型,并持续到冬季。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南方地区降水偏多
厄尔尼诺背景下,南海和北太平洋地区容易激发出反气旋系统环流,有利于来自于热带的暖湿水汽向我国南方输送,配合冷空气活动南下汇合,容易导致南方地区降水偏多。
统计显示,在厄尔尼诺事件背景下,冬季气温起伏较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往往偏多。建议密切关注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中东部大部出现暖冬
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冬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空对流层低层盛行异常反气旋性环流,东亚大槽偏弱,东亚冬季风偏弱,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出现暖冬,近期北方地区气温异常偏高,河北、山东、河南多地最高气温甚至达到30摄氏度,远超往年同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CPC)日前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冬天,强厄尔尼诺形成的可能性为56%,超过中等强度的可能性为84%,这将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更剧烈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之后,会在2023年至2024年初的北半球冬季逐渐加强,这将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干旱少雨的地方会出现洪涝灾害,而原本多雨的地区可能会遭遇极端干旱。
一旦出现强厄尔尼诺现象,2024年将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中国天气、红星新闻、澎湃新闻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