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汽车人】关于一汽丰田“给经销商一封信”的三点看法

   日期:2023-11-07 19:47:1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5    评论:0    

原标题:【汽车人】关于一汽丰田“给经销商一封信”的三点看法

“高质量”是一条线,这条线串联起了消费者、主机厂和经销商三方的利益。一个好的,健康的经营模式,不是竭泽而渔,而是能够让三方受益,形成共赢。

文 /《汽车人》卢山

四天前一汽丰田的“一封信”,四天后成了“新闻”。这件事,值得说道说道。

11月3日,一汽丰田发出“致一汽丰田经销商伙伴的一封信”。信中表示,为确保彻底改善经销商伙伴的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确保经销商拥有健康、良性的经营姿态,在10月、11月份已大幅下调生产的前提下,将12月份配分向下调整到6.6万辆,明年1月份下调至6万辆,2月份调整到3.8万辆。

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在加上了“传统车企”、“合资公司”、“日系品牌”这几个关键词之后,就变得微妙起来。一些过度解读更是多少让人看的有点啼笑皆非。

关于这次一丰减产,笔者有三个观点:第一,纯粹市场行为,不值得大惊小怪;第二,主机厂能主动给经销商解压,应该给予鼓励;第三,有高质量成交才有高质量发展,一汽丰田没做错。

不要过度解读,也不必大惊小怪

为什么说一丰这次减产是纯市场行为,有两点原因:

一方面,车企年初调整维护产线,特别是春节前后产能会下调是普遍现象(2024年春节是2月10日)。一汽丰田这个时间减产,有一部分是出于这个原因。

另一方面,今年的市场环境确实很有挑战性,合资公司的压力也确实大。无论是丰田系,还是本田、日产,同样包括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等等合资公司,2023年都面临着客观的市场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是坚持丰田的TPS精益生产、坚持以销定产?还是不考虑客观情况,大干快上,盲目生产?对于像一汽丰田这样有着20年历史的成熟车企来说,虽然抉择困难,但答案明确。

事实上,灵活调整产能,增产或者减产,都是丰田系的“传统艺能”。过去三年,丰田全球和本土市场,就有过多次各种原因导致的减产——2021年,9月本土14家工厂减产36万台;2022年,3/4/5月连续三个月减产;2023年,3月雷克萨斯减产……

因此,这次一汽丰田对生产进行“动态调整”,本身既是一种常态行为,同时也反映出了一汽丰田柔性化生产的灵活性优势。

中国有着全世界竞争最充分的汽车市场,车企无论是增产还是减产,都是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情况的举措。一汽丰田这一次根据目前市场竞争环境的顺势而为,真的不值得过度解读和大惊小怪。

正视渠道压力,主动给经销商解绑

压力是传导的。车企有压力,经销商一定也有压力。区别在于,主机厂对于渠道压力的态度,以及能不能及时做出调整。

有声音认为,此次减产是一汽丰田经销商的库存压力过高所导致的。但是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来看,并不能支撑这个观点。

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合资品牌的平均库存系数为1.78。其中,库存健康程度最好、最稳定,处于绿灯区的三个合资品牌分别是:长安马自达、一汽丰田、广汽本田。

相比之下,今年全面崛起的自主品牌,平均库存系数1.69,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同时,吉利、长城、奇瑞等自主品牌的库存压力,都已经进入红灯区和黄灯区。

笔者认为,在“金九银十”的市场大战中,一汽丰田根据市场情况增加了批发量,从而导致了10月库存系数增加。但是,对于风险的控制程度,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态度。丰田体系一直强调生产与销售配合,准确掌握生产节拍,对于经销商的库存情况也会更敏感,反馈更积极。

这一次一汽丰田三个月的减产,就是一汽丰田正视目前经销商在资金、库存、收益等方面存在的切实压力,主动给经销商减压松绑,能够让渠道在健康的状态下,确保第四季度能够高质量的销售。

在这封信里,一汽丰田提到了四个保证,说的很有力,也很有人情味儿——

我们保证,在资源配分和目标管理上,继续坚持公开、公正、透明。

我们保证,最大化的为各位经销商伙伴减负。

我们保证,会对各位经销商伙伴的痛点和需求,第一时间做出响应。

我们保证,困难时期不让任何一个有跟随意愿的经销商伙伴掉队。

笔者认为,在内卷如斯的今天,主机厂能够不仅仅是盯着销量数据,能够及时地体察经销商的情况,能够主动地为经销商去做出调整,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时候,得到的应该是支持的叫好,而不是没有理由的质疑。

“高质量”是一切发展的关键词

中国车市今年的竞争,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什么?是弱势品牌直接退市,是新势力一线品牌年末裁员,是以数十万计的保有车主保障无门……

一个健康的市场不应该是这样。

如果一个车企不盈利,怎能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一个经销商不赚钱,怎么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一个消费者,如果因为低价选择了某个品牌的产品,结果车企倒闭,经销商跑路,最后为此买单的只能是最弱势的消费者本身。

有高质量的销售,才有高质量的发展。因为“高质量”是一条线,这条线串联起了消费者、主机厂和经销商三方的利益。一个好的,健康的经营模式,不是竭泽而渔,而是能够让三方受益,形成共赢。

对于一汽丰田来说,此时进行产能调整,本质上就是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坚持。在稳住今年销量和合理利润的基础上,也能为明年的销量上扬调整好姿态。

这时候应该问一句,一个能为消费者负责、愿为经销商负责,同时也为自己负责的一汽丰田,他做错了吗?

好了,解读到此。散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