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引大户、强产业,特色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日期:2023-11-08 18:40:30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引大户、强产业,特色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沈雷平 陈全胜 覃佐丹

近年来,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朱寨村依托良好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培育种植大户,带动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步伐。11月7日,在朱寨村水稻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村党支部书记朱新望和农技站工作人员正在田间查看再生稻长势,丰收的喜悦跃上眉梢。

“这片水稻种植的品种是红米,9月份刚收割了一次,亩产500斤,现在再生稻也已经成熟,预计近几天将开始陆续收割。”朱新望告诉记者,村里于2021年引进武汉市新洲区王姐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80亩,创建无公害化水稻种植基地,其中一部分已收割的水稻用地现在轮种了油菜,另一部水源条件较好的土地,留下来继续生长再生稻。

据了解,再生稻,即种一次稻收两茬,是一种“利用收割后稻茬继续发苗长穗”的种植模式,具有生育期短、米质更优等特点,而红米因种植难度较大、产量偏低等原因,近年来市场供应量并不多,红米再生稻更是稀缺,朱寨村也因红米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致富新“稻”路。

朱寨村属于新洲区偏远村庄,版图面积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8亩,其中水田758亩,旱地450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粮、棉、油、茶等农作物,外出务工也成为经济来源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让土地“增绿产金”,让更多村民能在家门口务工,朱寨村村委会在2021年引入大户种植红米后,又于2023年引进武汉亿润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60亩,成立花生种植基地。种植大户的引进,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拉动就业100余人次。

“我长期在这里做工,有活干的时候一天可以挣个百把块钱。”朱寨村村民朱婆婆笑着说道,现在出去找活不好找,村里来了大老板,让她们有了增收新渠道,大家都很满意。

谈起下一步打算,朱新望表示,村委会将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做好农业文章,发展特色产业,让闲田变成“金地”,让农民实现增收,“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