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南都记者从广东台湾研究中心获悉,第八届海峡两岸农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在穗举办,本届研讨会邀请关心该领域的学界、政界、业界精英进行对话与交流,共商新时期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两岸乡村民生福祉。据悉,该活动已在两岸连续举办七届,在推动两岸乡村治理经验分享、共谋农村农业永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台商讲好在粤农研故事
据悉,本届研讨会主题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未来”,研讨会力求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学术对话和经验交流,重点围绕乡村政策与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乡村规划与两岸乡创乡建合作、台商台企与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在陆台农与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
台胞项明祥。
63岁的汕尾台商代表、崴元佳果树种养有限公司董事长项明祥,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他在汕尾投资发展农业的故事。
他向南都记者表示,“我是从一个农业外行成为行家手,培育出了汕尾咖啡新品种,让我国的咖啡不再只是在云南或海南产生,咱们广东汕尾也能种出精品咖啡。”
1998年,受汕尾市有关部门的邀请,项明祥来到这座山海湖城参观考察。“汕尾跟台湾气候条件等方面的相似,让我看到了两座城市在农业领域广阔的合作空间。”
1999年项明祥从种植橄榄做起,在汕尾这块土地上开荒种地,探索摸爬。前期由于缺乏经验,他遇到过不少困难,光是2005年一年就曾损失超过3000万元。但在汕尾市有关部门技术、政策等支持下,他不断积累农业种植经验。如今,汕尾崴元佳果树种养有限公司近3000亩土地上,已经种植凤梨、柠檬、芭乐等十几种水果。
“最让我骄傲的还是在汕尾培育出的咖啡新品种。”项明祥告诉南都记者,他从2017年开始在汕尾种植咖啡,从台湾引进当地的阿拉比卡咖啡母树,经过改良培育,如今咖啡树已经完全适应了汕尾的水土,从“台湾豆”变成了“汕尾豆”。咖啡培育成功后,项明祥开始打造从种植到加工成品的产业链,不但开始加工咖啡产品,还经营起一家咖啡店。
“祖国大陆咖啡市场潜力巨大。我也希望未来有机会把‘汕尾咖啡’推向更远的地方,获得更多的认可。”项明祥表示。
台商探讨乡村融合发展
第八届海峡两岸农村治理研讨会主题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未来”,研讨会力求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学术对话和经验交流。
台胞何敏才这些年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方面不断耕耘。他告诉南都记者,他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台湾农业园”,已经打造成专门为周边村庄群众提供培训、学习服务的基地,供农民们交流分享经验,不断促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
据了解,2021年,为了帮助更多像何敏才一样的台胞台企参与大陆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国台办、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针对台胞台企在农业林业领域发展涉及的农地林地使用、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投资经营、研发创新、开拓内销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农林22条措施”。广东省台办等有关部门也相应制定出台“粤台农林34条”,鼓励和支持在粤台胞台企在农林领域研发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在何敏才看来,这些政策切实在资金补助、融资贷款、缓解用地困难等方面帮助了众多较大型台企,给予从事农林行业的台胞在大陆发展的信心。他寄希望于未来,有关部门能继续为部分微小企业和农民个体提供帮助,继续发展大埔的休闲旅游和休闲农业,带动大埔的农民发家致富。
台胞何敏才带领农业团队科学种植番薯。
在何敏才的规划中,果园将会转型成为学习服务基地,他将把他多年积累的农业知识传授给当地农民。不仅果农们可以前来共同交流种养技巧,有意愿从事种植工作的农民也可以来学习培育水果的知识。
他告诉南都记者,未来,果园也将为农民们免费提供瓜果种苗和肥料,让农民科学种植,“一起把大埔的农业发展好”。
采写:南都记者 杨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