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2022抗疫一线优秀事迹材料

   日期:2023-11-10 13:01:3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7    评论:0    

2022抗疫一线优秀事迹材料5篇

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普通人不普通的灵魂。譬如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志愿者们,他们勇担责任、践行使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2抗疫一线优秀事迹材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2抗疫一线优秀事迹材料篇1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一批80后、90后脱颖而出,在“逆行人群”中形成了一道年轻靓丽的风景线。他们职业不同、分工不同,相同的是满怀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爱与责任。开原市中固镇青年党员张笑涔就是其中的一员。

张笑涔,男,33岁,中共党员,2010年参加工作,现任开原市中固镇副镇长、孟家寨村包村工作队长。分管民政、扶贫工作,服务对象以困难群众、老年群众为主,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张笑涔第一时间深入到辖区低保户、五保户、扶贫户和分管服务对象家中,通过开展消毒防疫走访的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和老年群众提供安全保障。期间结合全镇老人防护安全、辖区养老院防疫存在的隐患,张笑涔逐一堵塞防护漏洞,确保老年人防疫工作万无一失。此外,围绕包村工作,张笑涔带头开展排查和防疫阻击工作,连续30天按时值守,有效保障了孟家寨村防疫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心系服务对象——访民送“安全”。中固镇政府三楼第4办公室,五保户李大叔一年总要跑上10来趟,有时是去找民政干部咨询扶贫政策,有时干脆就是拉家常,对此,民政干部张笑涔总是来时一杯茶,走时有相送。今年的1月25日,刚好是大年初一,李大叔怎么也没想到,民政干部张笑涔防疫走访第一个就来到了他家。笑涔说:“李大爷,我知道您自己独居,您的年纪大了,你们家的防疫我来做!这期间你如果有什么需要就和村干部或者我联系,需要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像李大叔这样的五保户,中固镇还有很多,疫情防护工作开始后,虽然各个村都建立了各自的排查走访台账,但张笑涔还是放心不下,他对自己分管的低保户、五保户、扶贫户逐一进行了入户消毒防疫走访与登记。与各村进行的是否外出登记不同,张笑涔的台账上对这些家庭、特别是老人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详实的登记,第一手掌握服务对象生活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化解,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困难群众、老年群众突发情况的发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张笑涔义务为困难群众、老年群众进行家庭防疫消毒1000余次,代为购买药品、食品、生活必需品30余次,张笑涔的真情服务,让辖区困难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众真正体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张笑涔说:“把服务送给最需要的人,我的服务才算到位。”

二、织密安全防线——安民解“难题”。通过深入实地的防控疫情排查走访,张笑涔发现三个问题,一是老年人对疫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家庭防护中对老年人的安全防护重视不够。三是辖区西地村福寿养老院人员密集存在防控隐患。对此,张笑涔立即着手一一整改。对于老年人对疫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和家庭防护中对老年人的安全防护重视不够的问题,张笑涔逐村进行走访排查,实地了解老龄群众对疫情形势的掌握,对于思想观念淡薄的,及时进行劝阻,对于家中子女不关心老人防疫,不为老人出行准备口罩的,立刻进行批评教育,对于家庭防护工作自觉积极,尤其是关心关爱老人的典型认真进行登记,作为文明家庭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农村工作没有捷径,要知道群众的心,就得见群众的面,就这样一个村一个村的走,一家一家的劝,张笑涔用最基础的走访工作,有效地堵塞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关于老龄群众的防控漏洞。除此之外,关于老人还有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中固镇西地村福寿养老院。该养老院共有养员?人,工作人员?人,疫情防控期间,正值春节,亲戚子女的探望、工作人员的频繁外出、养员的衣食起居的聚集处处都是隐患。对此,张笑涔亲自与院长沟通,阐明利害关系,最终达成以下共识:一是疫情防控期间养老院谢绝探望;二是回家与子女团聚的养员,待疫情解除后方可返回;三是工作人员里不出外不进,采购物品通过电话联系,避免见面;四是对现有养员进行摸底排查,对于养员与亲属近期有接触的,掌握亲属出行情况,涉及到疑似地域的必须进行隔离。五是采取二十四小时监控,全面掌握养员实时动态,避免安全隐患。经过紧密的工作部署,疫情防控期间,该养老院日常养护工作稳定有序,养员及家属对于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均表示理解和支持。

三、坚守防疫岗位——护民保平安。困难群众、老年群众,对于这些分管工作,张笑涔做到了疫情防控细致入微,对于自己的包扶工作,张笑涔更是尽职尽责。在张笑涔的建议下,他所包扶的孟家寨村第一个建立起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团队,有了党员志愿者的值守,孟家寨村的百姓安心了,也更与党员干部交心了。老百姓都知道,镇里都派出干部来村里支援,我们村民自己更要自觉。从1月25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连续30天,张笑涔每天都要来村里站上属于他的那班岗,村干部知道,上岗前,笑涔刚刚走访回来,大家心疼的说:“老弟,你回家歇歇,你的这班岗,我们替你值。”笑涔说:“再苦再累,我也要站好这班岗,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是啊,是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义无反顾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工作之余他也想念家中尚且年幼的两个孩子,妻子和他都奔赴在各自岗位,孩子只好由年迈的父母来带,父母身体好吗?孩子懂事吗?紧张的工作让他无法顾及周全,他坚信,国家这个大“家“好了,才有小家的幸福,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才有颜面面对父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张笑涔情系辖区困难群众、老年群众,扎根农村,服务村民,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彰显了青年党员的无悔青春!

2022抗疫一线优秀事迹材料篇2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过是装成大人模样,走在抗击疫情一线;有这样一群人,承担着“90后”的标签,却早已经担当大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刚入职不久,才加入汤庄镇机关工会大家庭,就已经把自己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去年刚入职的青年干部党政办办事员李铮,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服从镇里工作安排,提前返岗,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大年初二,李铮在扬州过年,突然接到镇政府办公室电话,要求他立马赶往政府,待岗待命。李铮同志二话没说,跟父母家人打了声招呼,说明了情况,立刻下午赶回了汤庄。作为医疗救治组的一员,李铮戴上口罩,每天早早来到卫生院,帮助工作人员先做好医院内外消毒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当有病人前来就诊的时候,他还要负责做好体温检测,前期问诊,诊室引导工作,详细做好问诊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似病例。他还要跟随卫生院医生走入街头巷尾,走进邻里乡亲,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以及防护措施,叮嘱乡亲们减少外出,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李铮每天早出晚归,为了防止传染,此次他一人回到汤庄,家里亲人都在扬州,每天父母也不放心,频频要求回来照顾他,他都拒绝了,要求父母正月十五以后再回来。李铮在入职之前一直在扬州消防大队做一名文职,如今成为了汤庄一名青年公务员,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铭记在心,他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一直在用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是一名热血奋进积极向上的好青年!

防疫一线的还有闵捷同志,大年初三接到通知,闵捷从宝应老家赶回汤庄,迅速投身到战斗中去。每天他整理资料台账,做好抗击疫情前线信息收集归档工作,保存好原始数据资料。每日上级部门下发公文,闵捷第一时间接收,传达给镇各级部门、村和社区,保证了非常时期信息传达的通畅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宣传科的秦婧钰,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在接到通知前往汤庄后,一直做好“幕后英雄”的角色。在疫情肆虐人心惶惶的关键时期,依旧每日更新汤庄公众号“水韵汤庄”,积极报送汤庄每日“战况”,报道抗击疫情一线感人事迹,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知识,传递宣扬汤庄正能量,扫除疫情期间多日阴霾。

还有很多很多年轻的身影活跃在抗击疫情一线,三岁孩子的母亲孙晶晶、汉留村后备干部李辉、曾钰村入党积极分子吴龙肖……他们是“90后”年轻干部,他们是“20年”新鲜血液,他们是年青一代队伍中的“硬核”!青年强,则国强!

2022抗疫一线优秀事迹材料篇3

“阿姨,您的处方单是以前的,药店说需要新的处方单才能开药,请您让主治医师再开一张发过来吧”“叔叔,您要的药没有了,看看这种行不行”……在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的一家药店,19岁的张玉欣(见图。资料照片)一边跟店主报需求,一边联系居民询问购药的细节,忙得不可开交。

张玉欣是武汉本地的“00后”大学生,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给居民买药送药。“之前有过志愿服务经验,现在我们的城市遇到困难了,我想继续为家乡人民出一份力。”张玉欣说。

张玉欣工作的汉阳晴川街龙灯社区龙灯里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用药需求,张玉欣和同事们经常从早跑到晚,遇到一些难买到的药,还得一家家药店去询问,经常饭都来不及吃。

“虽然只是跑腿的工作,但有些药对居民来说是‘救命药’,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去买。”张玉欣说,小区居民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比较多,有的隔几天就需要再买一次。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买五六十种药品,光排队就要好几个小时。

让张玉欣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下午,她接到居民求助:一名7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急需球蛋白。她和同事立即开车外出找药,一家家药店去询问,从汉阳一路搜寻到汉口,辗转10多家药店,终于在快要天黑时,在一家即将打烊的药店买到了药。当他们把药送到求助居民手中时,对方感动得热泪盈眶。

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居民都看在眼里。“开始时一些居民不放心,但看到那些买药的居民不仅拿到了急需的药,零钱也一分不少,现在他们都提前写下医保卡密码,放心地交给我们购药。”张玉欣欣慰地说。

2022抗疫一线优秀事迹材料篇4

“线路出现故障,影响负荷监视和分合。”国网株洲调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的专用线路通信异常。这个情况马上被当班调控员文章(上图。本报记者杜若原摄)发现。他第一时间从数据中研判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和后果,并紧急向值班调度报告。抢修指令从这里发出后,故障很快排除。此刻,株洲市中心医院依然灯火通明,救治新冠疫情患者的工作井然有序。“他们救护患者,我们守护医院。”文章说。

调控中心大大小小的屏幕中,各种数据信息不停地跳动着,从盯住大屏小屏的专注眼神里,才能感受到这里非同一般的紧张。抗击疫情期间,调控中心的重点工作就是确保全市62家定点医院、隔离观察场所等的用电安全。

“昨晚雷雨大风天气,市区配网发生了线路跳闸,目前已全部恢复送电……”1月26日清晨,调控大厅里,彻夜未眠的文章与同事交班。同时,他转交了一份疫情防控重点用户详细记录,并嘱咐同事这些定点医院的保障丝毫都不能马虎。

疫情突发,后方保障也是一场战斗。“特别累,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6倍。但是特殊时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又特别自豪。”文章说。要从上万条数据中及时发现异常,并能准确研判出故障原因,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水平,更需要责任与担当。

别看文章才26岁,长得瘦削白净,说话慢条斯理,但工作起来毫不马虎,监控大屏、熟练巡线、精准研判。疫情发生后,他连续值守了一个多月。在疫情防控期间,调度台平均每天要接听200多个电话,处理1000余条监控信息,文章和同事们站在第一线,有条不紊地做好紧急缺陷及故障的处理,用专业和责任守护着城市的光明。

2022抗疫一线优秀事迹材料篇5

我们来认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张恩莉,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跟随贵州省援鄂医疗队进驻鄂州开展救治。她说,疫情面前,每一位医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四岁的小敏和妈妈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年前,她们一家六口从广东回到鄂州老家过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疫情。刚来时,小敏病情较重而且不愿吃药,治疗过程也不太配合。

针对小敏的情况,张恩莉和医疗组商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还给小敏买了小画笔和纸张,让孩子画画,帮助她放松心情。在她和队友们的细心呵护下,小敏逐渐配合治疗,现在她和妈妈都已痊愈,等待出院。

作为第一批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从2月1日进驻鄂州市中心医院,张恩莉和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作为呼吸内科的主治医生,查房、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高峰期时,她每天要负责40多个病人。

2017年,张恩莉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时,曾跟随钟南山院士学习。新冠疫情暴发后,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同事不断冲上前线,张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看到新冠疫情中医治疗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并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赠了10吨薏仁米让医疗队员们带去湖北。截至目前,贵州省支援鄂州医疗队共治愈患者766例。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