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阳光和煦,孟州市会昌街道养老中心里,老人们或在工作人员的照护下,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或坐着轮椅,在阳光下享受着初冬的温暖。包含会昌街道养老中心在内的孟州市4个街道、15个社区建成养老设施并提供运营服务是孟州市2023年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近年来,孟州市人大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现实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事关最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并亟需办理的民生实事,通过民主科学决策、汇聚合力推进、全程督导评议,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主化决策,精准选题回应最广大群众诉求
“部分农村还没有卫生室,能不能在人口较多的村都建立卫生室……”“村里的留守老人能否有一个就近享受养老服务的地方……”“现在农村都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但一些背街小巷被人忽视……”““想找份工作没有技能,政府能否提供帮助……”“进城居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幼儿园入园困难……”今年年初,孟州市人大就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了许多民声民意,哪些确定为本年度的重点民生实事?孟州市采取由政府线上、线下征集,人大代表调研走访收集,政府论证评估筛选,市委把关审核,人大代表投票表决的方式,科学决策出了包含医疗、养老、教育、就业、背街小巷治理、困难残疾人救助等在内的孟州市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实现了民生实事集中“征”、严格“筛”、务实“审”、规范“决”,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
一体化推进,汇聚合力办好十大民生实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实事办好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孟州市在实践中形成了市委牵头、市政府主办、职能部门承办、人大常委会监督、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助力等为一体的办理机制,有效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落细。
开展农村背街小巷整治行动是今年孟州市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孟州市在改造模式上采取因地制宜、一村一策,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一体推进,较弱的村“硬化、净化”简约开展,在最难的资金筹措上采取“上级争一点、县里奖一点、乡里补一点、村里募一点、百姓捐一点”五种途径,累计投入资金520余万元,其中农民群众、乡贤大户自筹资金118万元,累计完成22个村50条背街小巷硬化工作,总计7558米、33500平方米,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干。
在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这一民生实事中,孟州市在4个街道、15个社区均实现了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全覆盖,并积极探索践行“公建民营”新模式,会昌街道和大定街道两个养老服务中心累计投资600万元,引进优质社会养老服务机构2家,让入住老人得到了更贴心的服务。在推进实事办理中,孟州人大还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心系民生实事,履职担当作为”主题活动,采取固定“接访”、上门“走访”、组织“专访”、集中“会诊”等方式,听民声、解民忧,要求各领域的专业技能代表,发挥自身特长,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全程化督评,有效管理保障群众得实惠真满意
“2023年共计为4433名孟州户籍持证困难残疾人按照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全部纳入免费人身意外保险范围,参保率100%,截至10月底,孟州已有99人次获得理赔款284744元,有效提升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日前,承担加强残障救助,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品质这一民生实事的残联负责人,对前来督查的孟州人大督查组介绍说。
为有效保障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孟州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人大常委会领导任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为成员的4个监督工作组,采取日常定期监督、全程跟踪监督、年底集中视察等方式,及时将监督情况向责任单位反馈,对推进缓慢的及时预警。并在年终对民生实事组织项目评估,开展审议测评,对测评满意度低于60%的项目,启动询问、质询等程序。
截至目前,孟州市2023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均已完成。今年已建成13所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公有产权卫生室比例达到85%,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667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27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83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目标均超额完成;建设重症ICU床位46张,配备必要仪器,加强人员培训,重症救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已完成投资42.97万元,改造户数145户;投资2551万元,新建成孟州市第六幼儿园,新增18个教学班,540个学位,有效缓解幼儿入学难;超额完成“两癌”筛查目标;孟州市中医院、民生医院、复兴医院均已实现医保移动支付,结算笔数达22000余笔;实实在在办好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
(来源:孟州市委宣传部 汤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