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排前路1026公里!襄城县:打通农村公路入户“最后一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通讯员 王盛洁
“自从咱这家门口的排前路修好后,再也不用踩泥了,没事儿我就领着小孙子出来玩。”11月12日,在襄城县湛北乡山前杨庄村,年过七旬的刘大娘领着孙子,走在新修的排前路上时感叹地说,这路比以前的土路强的真是忒多了!
近年来,襄城县深入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村道路“村村通”和“四好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财力有限,公路仅能联通到村内主干道,背街小巷硬化投入困难,群众回家“晴天沾土,雨天沾泥”的现象较为普遍,排前路建设需求迫切。
该县结合群众实际需要,着力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及时出台排前路建设奖补实施方案,用好财政资金奖补“小杠杆”,撬动排前路建设“大效应”。截至目前,该县累计修建排前路1026公里,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1亿元以上,打通农村公路入户的“最后一米”,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为提高群众对项目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该县按照“政府主导、乡镇组织、群众参与”原则,各行政村(社区)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等,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全过程,真正把水泥路通到背街小巷,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按照“自主建设、先建后补、定额奖补、规定上限”的方式,对采取自筹方式实施排前路建设项目的农村行政村(社区)进行财政奖补。组织引导各村(社区)使用砖、石等废旧建筑材料对背街小巷路面进行硬化。
按照襄城县排前路建设奖补实施方案规定,道路建设使用商砼标号不得低于C25,设计标准厚度不得低于8CM。项目建设完成后,乡镇逐村(社区)开展初验,县级组织抽验,初验和抽验全部合格后,财政部门负责统一拨款。各村(社区)成立资金监管小组,财政、乡村振兴部门加强资金和项目的日常监督,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截留奖补资金,发现违规问题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县纪委监委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防民生领域微腐败发生,确保排前路建设奖补资金精准使用。
将排前路建设进展情况纳入“周交办、月讲评”重要内容,定期通报各乡镇排前路建设实施情况,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排名。每日召开调度会,对排前路建设工作进行日调度。调研指导组将排前路建设情况纳入调研指导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排前路建设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