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如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焕发光彩?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中原盾特开设“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河南实践”专栏,集中展示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三零”创建,扎实推进“四治融合”,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平安河南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
卢氏县范里镇
创新机制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近年来,卢氏县范里镇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以“红色调解团”为针,穿多元共治之线,创新“一调四讲”、复合式“一揽子”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开辟了新时代镇村治理新局面。
打造镇村“红色调解团”,织密风险“过滤网”
组建村级“红色调解团”。该镇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主,以上级下派的“一村一法治副书记一警一法律顾问”和村调解员为辅,逐村(社区)成立村级“支部书记调解团”,完善即发现即调解、周报告及奖惩机制,实现90%以上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涌现出以后峪村党支部书记安玲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调解员。
强化镇级“兜底调解团”。该镇成立由镇人大主席、政法委员负责,镇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经济发展办、乡村建设办、公共服务办、村镇规划办、自然资源所组成的模块化“兜底调解团”,探索复合式“一揽子”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确保大事不出镇。
织密红色“服务管理网”。该镇9名党政领导分包33个村级网格、245名村干部分包257组级网格、853名党员开展联户服务,建立网格服务群37个、网格员微信联系服务居民20487人,确保矛盾纠纷勤排查、早发现、快处理、防升级、保平安,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涌现出以中原小区辛永丽为代表的一批网格服务团队。
“一调四讲”多元解纠纷,拧紧社会“安全阀”
完善“一调四讲”纠纷化解工作法。该镇工作人员每化解一起矛盾纠纷,便同步开展讲道德、讲法治、讲危害、讲发展专项教育。三年来,累计化解疑难矛盾纠纷413起,解决了群众社会保障养老政策落实等一批疑难问题。
完善“兜底调解”机制。该镇对村级或单个部门难以化解的疑难矛盾纠纷,按照选好参与人员、整合部门力量、坚持基本原则、把握时机场所、善于把控节奏、适时抛出调解方案、及时形成结论意见“七步走”工作法,开展镇级“兜底”多元联调。三年来,先后化解了马某与刘某宅基及伤害赔偿混合纠纷、郑某社保补交等一批疑难矛盾纠纷,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完善发展引导机制。该镇对涉及民生的矛盾纠纷,坚持化解纠纷与促进发展同步推进,先后解决多起影响产业发展的矛盾纠纷。
“事心双解”画好同心圆,互惠共享“新引擎”
推进文明创建,构建和谐关系。该镇持续开展“文明诚信家庭”“百佳模范”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累计评选表彰文明标兵户670户、文明户6619户、诚信户12388户、道德模范526名,促成219起矛盾纠纷当事人自行和解。
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解决纠纷。近年来,该镇培育农村“法治带头人”1242名、农户“法律明白人”9130余名,引导群众依法解决诉求。
推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建共享。该镇坚持互惠互利,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与21家企业和71家村集体经济缔结良好关系,带动10700农户产业增收,引导群众在产业增收中,与身边人、企业保持和谐关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推进镇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来源:河南法制报)
(声明:“中原盾”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 枫景豫好——河南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报告
◆ 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深化“三零”创建观摩研讨会召开
◆ 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深化“三零”创建观摩研讨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