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老村古韵,安放离人乡愁——平顶山探索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通讯员 郭培娟 李长浩
11月14日,秋高气爽,记者驱车前往平顶山市宝丰县西部山区三间房村,山路起伏,一弯一景,色彩斑斓的山林让人心旷神怡。
“从市区开车过来不到1小时,比起城市里的繁华,这石头建造的深山古村让人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从市区来此赏秋的游客连女士如是说。
三间房村位于宝丰、汝州交界三面环山的“弯弯里”,因清代恩贡生寇国楷迁居这里建的三间茅草房得名,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村子依山势而建,整体呈坐北朝南排布,石河穿村而过,村内建筑多就地取材,石屋古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独特,现存文物建筑院落12个,灰瓦缮顶、以单层石砌与土坯混砌而成的房屋百余间。层林尽染的秋色里,这个深山古村落,成了游人赏秋的打卡地。
“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前两年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回到村里,初衷就是想留住老家的乡愁。”三间房村90后支部书记王坤垚介绍说,经过近三年的号召带动,现如今村里有王彩霞酱菜厂、山羊养殖及林下土鸡养殖基地;还有高薪白领回村后承包荒山,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果树和药材种植,为当地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古井、石阶、老宅院......2022年11月,三间房村与临近的石板河村,以其原始的自然风貌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等特点,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到假期,来玩的车辆能排几里地远,家家户户都忙不过来。”忙着招呼客人的石板河二号院农家乐老板卢盼盼说。
得益于党建引领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石板河成立了河南省石板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村庄原貌的基础上,依山就势建起了玻璃栈道、水上浮桥、登山步道、汝瓷体验馆、喊泉、村史馆等旅游项目,探索发展乡村旅游。风景美、人气旺,政府引导农户主动参与,热火朝天发展特色种养业。花椒、山核桃、十足全蝎、红酥香梨、土鸡蛋等当地特产,在一批返乡创业者的精心培育下,声明大噪,远销全国各地。
一枝独放不是春。近年来,在推进传统村落发展和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探索活态传承和区域保护发展模式,形成了“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农村建筑工匠和村民”共同参与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机制。按照“抢救保护、整治提升、融合发展”三种类型,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以村域历史文化遗产及山、林、河、石生态自然资源为依托,将“生态+旅游”“美丽+经济”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全市共有37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75个村落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郏县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获中央补助资金5000万元。
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曲艺之乡”宝丰县杨庄乡马街村、“中原书法村”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中国星宿文化村”郏县黄道镇王英沟村、“中原第一红石古寨”郏县堂街镇临沣寨等10余个具有地域特色传统村落华丽“蝶变”,留住“美丽乡愁”,延续了历史文脉。
“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我们将持续在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传统村落资源上下功夫,让乡村回得去,让乡愁有归处。”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