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广州入秋了!
@广州天气
今天上午发布消息
广州今年在11月12日进入秋天
为什么广州现在才算入秋?
此前广州已经降温好几次
为什么现在才算正式入秋?
根据上述标准
11月14-18日连续五天
广州的“5日滑动平均气温”都低于22℃
那么在计算“5日滑动平均气温序列”时
11月12日就是
气温序列中第一个≤22℃的日期
也就是说今年广州入秋时间为11月12日
较常年平均入秋日(11月9日)偏晚4天
秋天虽迟但到
广州街坊总算告别了
今年超过200天的夏天!
(2023年4月11日广州入夏)
广州最低气温持续刷新
18日凌晨广州站(59287)
录得最低气温7.8℃
这是今年下半年
广州气温首次跌破10℃
图片来源:@广州天气
再给大家复习一下:根据“气候季节划分”标准(QX/T 152-2012)规定:连续5天的5日滑动平均气温<10℃,则以对应的气温序列中第一个<10℃的日期作为冬季起始日。
冷知识:
处在“无冬区”的大广州
不是每年都能成功迈入冬天的门槛
前两次入冬分别是
2018.1.29及2021.1.8
这次广州什么时候能入冬
让我们拭目以待……
19-23日
广东天晴干燥昼夜温差大
目前
广东晴燥天气超长待机
广州各区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
正在生效中
气象台预计,预计19-23日,广东天晴干燥,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凉有(轻)雾,气温缓慢回升;19-21日,广东省中东部海面东北风5~7级。
未来两天冷空气影响逐渐减弱,广州以晴朗干燥天气为主,气温逐日回升。天气干燥,要注意森林防火和居家用火用电安全。23日起,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气温将再次下降。
接下来几天,
广州早晚依然寒凉,
白天有太阳加持会暖一些。
趁着晴朗天气,
抓紧晾晒!~
广州秋天,华南师范大学粉色浪漫如约而至。(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忧子)
广东天气预报
20日,全省晴天,早晨最低气温:粤北市县10~13℃,南部沿海市县15~18℃,其余市县13~15℃。
21日,全省晴天,早晨最低气温:中北部市县11~14℃,南部市县14~18℃。
22日,粤西市县晴到多云,其余市县晴到少云,早晨最低气温:中北部市县13~16℃,南部市县16~19℃。
广州天气预报
知多D:
晴燥天气怎么调理饮食?
天气干燥,
饮食方面建议以温暖滋润为主,
但不宜太补,
尤其是容易口咽干燥、排便干结
和有口疮粉刺等肺胃燥热的人。
一般体质的人,所谓“五谷为养”,可以先从最基础的主食入手,试试以小米、黑米、糯米、红豆、黑豆、眉豆、玉米、燕麦等五谷为基础,再适当搭配红枣、杞子、桂圆、莲子,灵活搭配制成原料丰富的杂粮粥,最适合秋冬之交胃肠功能偏弱、容易上火等不宜大补的人群,也是普通人群益中气、润肺燥、滋脾肾的温润食疗佳品。
推荐:
五谷杂粮粥
材料:黑豆、红豆、眉豆各30克,绿豆20克,小米70克,莲子20克,百合15克,红枣3枚。
做法:黑豆、红豆、眉豆、绿豆提前浸泡几小时,红枣去核,莲子去芯,小米、百合洗净。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豆类熟烂时加盐调味即可。
点评:补中气,滋肺肾,安心神。适合脾肾偏虚、肺阴不足或兼有夜寐欠安之人。
栗子粥
材料:栗子1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栗子洗净,切口,放入开水中煮2~3分钟,剥去壳、膜。锅内加水,放入粳米,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加入栗子煲成粥,最后加入适量冰糖。
点评:补益肾气,健脾养胃。
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
可多吃一些温补益肾的食材,
如牛羊肉、山药、
芡实、腰果、黑豆等。
推荐:
白萝卜山药扇骨汤
材料:白萝卜半根,铁棍山药200克,扇骨500克,生姜3片,枸杞一小把。
做法:白萝卜、铁棍山药去皮后切块备用;扇骨切块后焯水,再与生姜、白萝卜及淮山一起放入锅中,添加少许醋,加入1500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4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点评:消热除滞。适用于一般人群,尤其是活动较少、胃胀不适的人群。
栗子莲藕煲鸡脚
材料:莲藕500克、去壳栗子150克、鸡脚250克、红枣6粒、枸杞5克、姜适量。
做法:莲藕洗净切块;栗子洗净;鸡脚焯水备用;把所有食材放入煲里,加入清水2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约1小时,调味食用。
点评:补益脾肾。栗子和莲藕都是偏于平和的补益之品,秋冬季可经常食用。
对于体质较差、确有进补需求的人群,建议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虚实辨证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补,如:
气虚者可选用淮山、五指毛桃、黄芪、党参、薏米、芡实、白术、大枣、枸杞、核桃等;
血虚者可选用黄精、阿胶、核桃、桑葚、当归、熟地、黑枣等。
阴虚者可选用天冬、沙参、生地、山药、何首乌、龟、鳖、墨鱼、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阳虚者可选用巴戟天、肉桂、冬虫夏草、羊肉、黄鳝、鲢鱼、大蒜、韭菜、胡桃肉等。
此外,可以适时添加健运脾胃、促进消化的食品,如山药、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陈皮水、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广州日报综合@广州天气、@广东天气、广州日报健康有约
部分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入秋海报统筹:彭姣时
入秋海报广州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入秋海报北方图/新华社
入秋海报制作/龙成柳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