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先生的故里浙江桐乡乌镇举办,五位作家获颁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其中河南作家乔叶的《宝水》获此殊荣,她也是第十位获茅奖的豫籍作家。豫籍作家获茅奖数目已居全国各省份之首。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4年评选一次。自1981年创立至今,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共评出53部获奖作品,旨在繁荣长篇小说创作、树立当代文学经典。
乔叶:“写这本书是对故乡和自己的一个交代”
乔叶,生于1972年,河南省修武县人,现任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她也是本届茅奖获得者中唯一的女性得主。
乔叶在河南一个小村庄长大,文学之路也是从河南起步。
30年写作之路,故乡对于乔叶来说,是渐渐远离又徐徐回归的漫长过程。
“这个漫长过程让我认识到,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土地和土气,都如影随形地拥抱着我,是我命中注定的精神基因和心灵滋养。故乡拥抱着我,时代也拥抱着故乡。我一直认为,作家和时代就是浪花和大海,庄稼和土地的关系。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这一瓢饮里必然是时代的成分。”在颁奖仪式上,乔叶激动地说。
谈及作品,乔叶说:“我大概准备了七八年的时间,就是‘跑村’和‘泡村’,‘跑村’就是全国各地的乡村尽量多看,选取尽量丰富的乡村样本;‘泡村’就是深度跟踪了几个村的发展变化,这意味着素材的深度。跑村和泡村让我真正深入到了生活内部,从而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生活把它迷人的光芒与气息,深糅密织在作品的质地中。在生活现场,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力量,这力量能修改成见,也能赋予新见。”
在讨论创作过程时乔叶表示:“写作这本书,我特别朴素的一个心愿是对故乡和我自己的一个交代。我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很多享受,当然也蛮孤独的,在自信和怀疑之间强烈摇摆,各种动荡,最终拿出来这样一部作品。”
《宝水》: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宝水》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的巨变,在四时节序中将当下的乡村生活娓娓道来。宝水,这个既虚且实的小小村落,是久违了的文学里的中国乡村。它的神经末梢连接着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连接着当下中国的典型乡村样态,也连接着无数人心里的城乡接合部。村子里那些平朴的人们,发散和衍生出诸多清新鲜活的故事,大量丰饶微妙的隐秘在其中暗潮涌动,如同涓涓细流终成江河。
《宝水》的故事中,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正在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生机和活力重新焕发出来。人到中年的青萍被严重的失眠症所困,提前退休后从象城来到宝水村帮朋友经营民宿。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以鲜明的主观在场性见证着乡村的嬗变,自身的沉疴也被逐渐治愈,终于在宝水村落地生根。
延伸阅读:获茅盾文学奖的十位豫籍作家及其作品
●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李凖的《黄河东流去》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宗璞的《东藏记》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李佩甫的《生命册》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李洱的《应物兄》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乔叶的《宝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