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精神,充分展示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三零”创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的丰硕成果,省委政法委宣传处和河南法制报共同策划“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平安河南基层行”融媒系列报道活动,开设推出系列专栏大美“枫”景、“枫”光人物、“枫”光故事。今天刊发系列报道之许昌篇。
大美“枫”景之许昌篇
“许”民以昌盛 “枫”景遍莲城
——许昌市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乡村治理赋能
近年来,许昌市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许昌”总目标,以高质量推进“三零”创建为牵引,以基层社会治理三大工程为纵向抓手,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乡村善治。
共商共治居民从“忧居”变“优居”
初冬时节,暖阳西斜。在许昌市魏都区府后社区中原文化小区大门口,居民韩香社大姐一边亲切地跟回家的邻居们打招呼,一边跟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毛宝君聊小区的工作。
在韩香社的记忆中,该小区一度内部管理混乱、矛盾纠纷多。2022年,该小区在府后社区的引导下探索“党建+自治”模式。如今,不但小区环境干净整洁,而且矛盾纠纷有志愿调解员调解,夜里还有志愿巡逻队守护。
“看得见群众需求,解不了群众烦忧”一度是基层治理的难点、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堵点。针对这一问题,许昌市魏都区实施“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商共治”治理模式,府后社区按照300户左右就近庭院连片管理原则,先后成立了4个小区党支部,形成“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体系。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魏都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卫东说。
小区没有建立党支部时,遇到问题面临组织协调难、群众动员难、共谋共建难等实际问题。魏都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建强阵地,为小区党员和居民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也成为社区汇集民声、民情、民意的绿色通道。
“双推送” 让矛盾纠纷得到多元化解
喝酒喝出了事,需要打官司吗?在许昌市建安区,这一答案很明显:通过“双推送”机制可以及时把基层打造成矛盾纠纷隐患终结地。
许昌市建安区公安局五女店派出所是全省首批“枫桥式派出所”。去年9月的一天,五女店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名陈姓男子和好友喝酒出事了。
当天,两人一起吃饭时喝了点酒,当陈某发现对方趴桌子上不动时,对方已无生命迹象。五女店派出所教导员王少卓立即带人赶往现场,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将这一情况报给镇综治中心。
在五女店镇综治中心组织下,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均派人员参加调解,最终陈某和饭店分别拿出一定数额的赔偿金,将这一矛盾化解在基层。
今年以来,许昌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探索建立非警务警情和矛盾纠纷“双推送”化解机制。发现非警务警情类的邻里纠纷后,民警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调查、取证以及前期化解等工作,经过分析研判确认,对需要综治中心进一步化解的,向镇综治中心推送。镇综治中心协调入驻部门充分发挥其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非诉解决方式的优势解决问题。
“民生快递员” 架起党群“连心桥”
“妹子,果子长得咋样了?咱们村现在有百姓食堂,可以提供销售渠道。”“他叔,村里后天有送戏下乡活动,就在村委会广场,记得喊家人去看。”
这名前后张罗的女士叫胡书菊,是长葛市后河镇闫楼村的“民生快递员”,她和村里其他77名“民生快递员”一起,每天活跃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搜集民情、宣传政策、调处纠纷,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
“我们主要就是帮助村‘两委’干部了解群众诉求,协调邻里关系,帮助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老了还能为村里做点儿事,感觉可充实。”胡书菊说。
“五星”支部创建以来,后河镇闫楼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互联网+‘民生快递员’”治理模式。这支“民生快递员”队伍对全村320户村民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他们每天活跃在村里,通过线下入户走访,现场记录村民“心声”,协调邻里关系,帮助有困难的村民,对收集到的问题交给村“两委”集中协调解决,处理结果进行公开公示。他们还通过微信平台拓宽党员群众参与、监督村内事务的渠道。
“‘民生快递员’队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已成为沟通党支部与群众的‘连心桥’。”后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闫楼村党支部书记闫东锋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采访札记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治理就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在乡村治理中,许昌市守正创新,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当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许昌采访的每一天,我们都能感受到当地对增进人民福祉的探索,他们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坚持把机制建设当作根本,以“试点先行、全面覆盖、务实管用、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让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让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坚持以阵地建设为基础,建立综治中心,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心(室)建在群众家门口;坚持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实现网格员在田间地头、在小区庭院发现问题随手上传、随处分享、即时上报,确保矛盾问题不出村(社区)……
许昌的企业“胖东来”以幸福为文化密码,迎来八方宾朋;而许昌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为乡村治理赋能,终将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幸福。
我们期待并祝福!
“枫”光人物之“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菅聪聪
13年,聪聪,匆匆……
人物名片
菅聪聪,1987年2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许昌市魏都区西大街道府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2009年8月参加社区工作,她先后在金地社区、魏武社区、府后社区工作。近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许昌市三八红旗手”“许昌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3年,她当选省人大代表。
把群众诉求放在心上
13年的时光,足以把一个人磨砺得圆滑世故。然而,从大学毕业进入社区的第一天,菅聪聪就爱上了这项工作:尽管这项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可以奔在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路上直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2018年,她被选为魏都区西大街道府后社区党支部书记。她所在的社区位于曹魏古城北门,她知道辖区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但她对工作充满信心,相信真心付出会赢得群众信赖。
辖区智信家属院因年久失修,经常断水断电,成为居民生活最大的闹心事。她多次与许昌市工信局协调,最终筹集38万元为该小区解决了水、电网改造工作,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居民的生活问题。
同时,她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对辖区3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提升改造,通过改造,最终实现了排水通、路面平、居住环境美的目标。
那段时间,怀有身孕的她腿都跑肿了,但看到群众那一张张笑脸,她说值了。
把党建融在治理中
2021年9月,许昌市魏都区创新工作方式,按照“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商共治”的要求,实施“党建+社区提升”计划,将红色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府后社区辖区的建安名家小区是个试点小区。
菅聪聪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了建安名家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深入小区。
针对居民多次反映充电车位不够问题,她一次次在党群服务中心召开联席会议,最终商定由物业公司全部出资增设充电车位,由原来的111个增加到265个,满足了居民的基本充电需求。
针对院内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菅聪聪带领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充分挖掘辖区资源,最终以小区同样的缴费标准到曹魏古城停车场停车。
群众的问题解决了,企业的收入增加了,党建引领的作用得到了彰显。
把服务融入血脉里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菅聪聪认为,幸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希望。
13年来,菅聪聪一直匆匆奔走在服务社区一线。社区工作千条万绪,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她对幸福有着与众不同的感悟。
她把服务融入血脉里,当她为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的时候,当她搭建桥梁把爱心人士的温暖送给留守儿童的时候,当她把慰问品送到困难居民家中的时候,看着那些高兴的笑脸和激动的泪水,一种充盈内心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接受采访时,菅聪聪说,她最喜欢看到群众的笑脸,那是对她最大的奖赏。
“枫” 光 故 事
“黄金入库”12年蝶变
12年前,为支援南水北调工程,地处丹江口库区的南阳市淅川县192户移民搬迁至许昌市襄城县库庄镇,组成黄桥社区。因为社区有黄姓和金姓两大姓,这次移民搬迁就被戏称为“黄金入库”。
“俺孩儿在县城开修车店,孙子和孙女都去上学了,俺老两口现在算是享清福了。”68岁的郑银成一边侍弄着院子里的花草,一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阳光暖暖的,斜照在人的脸上,老人眼眯成了一条缝。
12年前,刚到许昌市襄城县库庄镇时,郑银成有一肚子委屈。在位于丹江口库区的南阳市淅川县老家时,他每天开着拖拉机给人送货,日子过得很踏实。移民搬迁后,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方向,以后咋赚钱?一连串的问题搅得他寝食难安。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不少乡亲们,他们思想波动大,经常吵闹,社区一度较乱。
为找到“病根”,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上级党委政府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社区干部走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挨家挨户做工作,及时解决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群众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心也就稳了下来。2014年,社区成立了第一届“两委”班子,各项事业步入快车道。
“这些年,他和‘两委’人员带着全社区人往前奔,这日子越过越滋润。”看到黄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金明涛,郑银成对他直竖大拇指。
在库庄镇党委的指导下,黄桥社区党支部为每名党员悬挂“党员之家”标示牌,规范“三会一课”制度等,让群众感受到党群“心连心”,服务“零距离”。
为让群众快速适应新生活,黄桥社区积极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将192户划分为3个大网格、16个小网格,组织网格员、包村民警、志愿者、居民代表等30余人成立志愿服务队,坚持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收集、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民生实事在网格中办理,社区连续8年未出现一例信访案件。
走过一片绿油油的麦田,穿过郁郁葱葱的竹林,河南誉都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的牌子映入眼帘。金明涛说,这是该村推行“党建+经济”模式,为农民增收引进的项目之一。
黄桥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建+经济”模式,立足本地优势,实施莲鱼共养、智能化温室大棚项目,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近30万元,人均纯收入由搬迁时的6000元,增长到现在的近2万元。
通过“党建+治理”模式,黄桥成立了“民主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深度挖掘正、反两面典型,运用道德“红黑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倾心打造社区综治中心,聘请心理咨询师、矛盾调解员入驻,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与此同时,黄桥社区以“三零”创建为契机,在社区主要路口、重点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通过宣传栏、横幅、标语、微信群等渠道,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未成年人溺亡、防汛应急等平安建设宣传;坚持每周两次对辖区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黄金入库”12年,年年有变迁。近年来,黄桥社区先后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社区”、省级“美好移民村”、“五星”党支部等荣誉称号。9月19日,黄桥社区还代表许昌市,在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暨“三零”创建观摩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来源:河南法制报全媒体 记者 仲晓菲 侯钦晓 李俊晓 胡斌 孙梦飞 张可 苏海燕/文图)
(声明:“中原盾”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平安河南基层行融媒报道活动之商丘篇
◆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河南入选单位展示——解码开封市宋都人民调解委员会“宋都调解”工作法
◆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河南入选单位展示——解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选、进、稳、调、清”村镇五步解纷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