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农村地区物业化管理服务提质增能,川沙新镇遵循“党建引领、村民自治、联合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不断健全农村地区的物业化管理治理体制机制,通过服务标准高、服务品质优的管理模式,营造安全有序、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绿色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以物业服务“走心”,促进乡村治理“入心”。分层建网让组织更有力
镇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村层面,设立物业化管理联合体;队组层面,搭建队组党建组织架构……在农村物业化管理服务方面,川沙新镇分层建网,激活引擎,让组织更有力。
据了解,川沙新镇党委多次开展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川沙新镇农村地区物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组建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工作专班,负责科学把握辖区规划、面积、人口、诉求等实际,按需分类施策,有序推进。
在村一级,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物业化管理联合体的组长,党组织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河道养护、全日制保洁、区域化养护、林业养护等单位以及村级志愿者等担任主要成员。联合体负责做好设施设备保养维修、公共区域日常保洁、公共绿化养护修剪、垃圾收集清运等规范化养护管理,接受镇统一管理和评估。
队组层面则健全“村党总支—微网格党支部—队组党小组”的村级党组织体系,把居住在同一或相邻队组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队组党小组,并将工作重点聚焦在队组两类人员上:一方面抓住“年轻人”,注重把村里35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的年轻党员选配为队组党小组长;另一方面则抓住“手艺人”,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参与队组党建工作中,充分给予展示平台。
物业服务“出城入乡”变得更加顺畅
依托区域化党建联盟的资源共享,川沙新镇的物业服务“出城入乡”变得更加顺畅。在村党建微矩阵基础上,川沙新镇整合了水电气网、城区物业、河道养护等专业单位和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开展“共同守护”农村区域化党建行动。
“共同守护”行动,为全镇42个村提供燃气排查、电力抢修、设施养护等服务项目和群租整治、食品安全宣传等工作内容,解决各类基本民生问题。此外,各联盟单位还会通过季度联席会议,重点汇集村民诉求,共同研究方案,实现多方联动巡查、联动分析、联动处置、联动服务。
“红色物业阵地”还建到了多个村的队组,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将各队组党群服务点变身为“邻里驿站”,由村干部或队组党小组长任站长,负责站点日常开放和维护。站内开设便民图书角、小家电维修、业务咨询办理等多项基础惠民服务,并通过党务公开栏公布辖区物业化管理服务清单和联系方式。村干部、队组党小组长、党代表、双报到党员、志愿者等轮流驻站接待,第一时间对接联系,为村民提供便民物业服务。
在七灶村,升级推出的队组“小六长”工作法汇聚了党小组长、队组长、双报到党员等力量担任“小宅长”“小河长”“小路长”“小林长”“小田长”“小院长”,管理相应队组的村宅、河道、道路、田地等,夯实管理服务基础。
此外,各村还充分发挥党小组长、党员、队组长、村民代表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挖掘本村“能工巧匠”,组建“红色应急队”,通过自主巡查、友情劝阻、及时汇报、共商对策等,快速发现、商议、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提升全时段应急处置能力。
因地制宜选择不同服务模式
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川沙新镇设置了“一份标准”规范引导,让各村因地制宜,分队组选择“基础型”或“标准型”物业化管理服务模式,同时鼓励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对管理服务内容、方式、标准等守正创新。
其中,选择“基础型”模式的村由物业化管理联合体提供养护、便民、巡查等基本物业项目,社区整合区域市场资源,提供缺项“点单”服务,联合实现“一键式”服务送上门。选择“标准型”的村则叠加设置智能道闸、高清夜视探头等技防设备,做好各类应用场景开发。
例如,针对村域范围内“停车难、停车乱”的困扰,杜尹村党总支牵头,通过民主推进、项目运作、智能管理、人性施策等措施,各队组全覆盖实行“封闭式”智能停车收费管理,使得村域道路畅、环境优、秩序好。“村里装了道闸以后,更加安全了,而且停车秩序也得到了更好的管理和保障。对于我这样每天要开车进出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家住杜尹村的李先生说。
“一网统管”的智慧管理模式,也成为支撑推动农村物业化管理服务的利器。结合“智慧川沙”人房地等应用场景,川沙新镇形成了村域人员、房屋、土地、林业等动态数据库,并进行多色管理,做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村”,实现以房管人、以人管事,提升农村物业化管理智能水平和处理效率。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