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就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自2019年3月以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探索,形成了汇聚大历史观教学、大思政观育人、大理论观铸魂、大“五育”观塑性以及大融通观串联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和实践探索。
坚持“大历史观” 思政课有滋更有味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发挥思政课“大先生”承担正本清源的伟大使命,坚持“大历史观”,把思政课教学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奋斗史中去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知其所来,明其所趋,继往开来,坚定前行。
同时,学校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从“大思政课”的视角,结合“大历史观”,综合使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学好思政课,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当代青年学生历史责任感与时代担当感。
坚持大思政观 思政课有“料”更有效
学校把传承红色基因引入课程,通过党的百年辉煌等鲜活案例和生动教材进一步丰富“大思政课”的内涵,以实地寻访、调研研修、线上体验等多形式参观走访红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校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将课程对接乡村振兴大课堂、“三农”大舞台,开展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实现课堂内外、校地校企、线上线下等联动协同、资源融通。通过每年开展的“耕读体验”社会实践、“为农助农”产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三农”一线,突出实践育人。
坚持大理论观 思政课体系更完善
结合小学、初中、中职、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学校一以贯之地开展思政课理论教学,注重“同课异构”“同题异构”,在教学内容、难度、切入点、侧重点等方面都有不同,注重以活动为结合点,探索学生的职业成长和人生发展。纵向上内容形成大中小学融通,横向上做好衔接教育,实施学生全程跟踪教育,确保教育引导不断线。
同时,学校整合校内优质师资资源,鼓励组建一体化教研团队、一体化网络课堂和教学基地,共同实施保障有力、衔接有效的教学环节。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中,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整体性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建设,横向层面,处理好“学科融合”,全面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纵向层面,处理好“同题异构”,通过故事宣讲、微视频展示、图文推广将课堂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全体学子新思想新理论的入心入脑。
坚持大“五育”观 思政课更灵活多样
学校坚持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将“勤朴耕读 守正创新”的校训、“敦品厚德 海纳百川”的校风以及“扎根陇原 为农而立”的办学宗旨融入教育教学中,全力构建“三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用“活教育”,打造全环境育人。学校通过 “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场域育人、美育育人、朋辈育人、师徒育人、条件育人、资助育人”八大学生生活环境,拓展学生生活活动空间,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帮助学生向善,学会做人。
用“活管理”,实现全人格教育。学校以人格生长理论为指导,按照“知、情、意、行”的成长规律,积极构建学生“思维、价值观、性格”三位一体的“人格——创业”素质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欣赏,塑造完整人格。
用“活服务”,筑牢全产业链育人。学校利用“行业+企业+学院”的现代学徒培养,“企业+学院”的订单培养、个性化培养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做事。
用“活文化”,营造全社会育人氛围。学校用好“政治育人、经济育人、文化育人、生态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等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通过活学活做教育,从而达到“五育并举”的育人实效。
坚持大融通观 思政课一体化推进
学校贯通校内各级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及校内工勤队伍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育人机制,实现“人人皆教育之人”的全员育人模式;贯通教学、就业、第二课堂等各类育人平台,实现从大一至大三全过程育人。
同时,学校通过实施“双思政”育人工作,所有马院教师每人对接一个二级学院,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工作;通过积极打造“红色广播站”等校级网络育人栏目,实现网络育人新功能。
此外,学校依托信息化技术,将学生教育的各项成长及受教育情况指标量化,构建教育综合考核体系。通过各项指标计分,形成学生一人一册的个性化培养方案。(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