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清远市巡回宣讲团走进佛冈县,来自清远各地的5名宣讲员站上舞台,深情讲述了乡村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等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为清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凝聚力量。
返乡新农人讲述奋斗故事
“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清远市乡村新闻官黄建基、 清远市食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建基讲起了他将个人创业融入乡村振兴事业的经历。
12月7日,清远市巡回宣讲团走进佛冈县。
“在清远,一只标准鸡必须五谷散养,品种纯正,天龄足够,味鲜有鸡味。”黄建基介绍起清远鸡的养殖标准。从大城市重返家乡创业后,黄建基和创业团队走访清远各个山头、农产品稳定优质基地,拍摄村民纪录短片。
黄建基以新零售为抓手,以熟食预制菜、专卖店同城外卖、礼品定制等多元化渠道分化,链接时代用户的需求,提高了清远鸡的销量和价值。
“麻竹笋产品低脂肪、富含粗纤维、植物蛋白,就是咱们平常说的多吃也不胖的美食。”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彭玉洁介绍起英德的标志性经济作物麻竹笋。今年麻竹笋产量预计超120万吨,产值预估超61亿元,这也使得英德成为广东省乃至全中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交易量最大的地区。
彭玉洁向对麻竹笋了解甚少的佛冈干群介绍,麻竹笋是绿色产业,具有很好的防风固壤、降尘储湿,调节气温等生态功能。除开传统产业,英德还不断开发新的产业,比如说开发麻竹笋预制菜;提取麻竹纤维用于制衣,甚至是制作美容产品;竹林下还种植竹荪、还可以养鸡等,形成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竹根也可做根雕艺术品,真正实现麻竹笋综合利用。
一线视角见证丝苗米产业“起飞”
“远看,稻田连接着山谷里的村庄,满目金黄与丰收。近看,田里的丝苗米洁白无瑕,米粒如白鹭羽毛般莹白如玉。这里是我工作的小镇佛冈县迳头镇。”清远市基层理论宣讲员、佛冈县迳头镇人民政府干部罗惠珊讲起了“迳头白鹭”起飞的故事。
多年来,迳头镇所产的杂优品质较低,价格一直提不起来。“80后不想种,90后不愿种,00后不会种”问题普遍。两年前,镇里来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稻田里种上了广州市农科院优秀香稻品种,打造“迳头白鹭”丝苗米品牌。
罗惠珊兴奋地说起产业新发展。今年,迳头镇向农户免费发放了优质丝苗米种子超万斤,种植面积超过18000亩,村民深感与优质水稻相见恨晚。不仅如此,迳头镇还建成清远市首个丝苗米数字展示中心,实现了从普通种粮向智慧种粮的转变,让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过去,让种田变得轻松。“迳头白鹭”丝苗米亮相广博会,点燃了迳头镇丝苗米入珠融湾“新引擎”。
宣讲员讲述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罗惠珊是佛冈“潖江思源讲堂”宣讲队伍优秀的一员。今年以来,佛冈县打造“潖江思源讲堂”理论宣讲品牌,优化县镇两级百姓宣讲队伍,在全县各镇各系统各单位特别是基层一线,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宣讲队伍。广泛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小学校教师、乡村新闻官等10类群体,组建56支宣讲团共463名宣讲员。
针对传统理论宣讲方式枯燥乏味,宣讲效果差的问题,“潖江思源讲堂”围绕各类宏大主题,用“家常话”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宣讲员聚焦“百千万工程”主题,结合本县发展成就,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具体内涵、宏伟蓝图和实践意义。
“宣讲员用真实的案例、朴实的语言,生动展示了清远百亿农业产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佛冈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嵌表示,希望基层宣讲队将继续努力,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用生动接地气的故事介绍家乡、介绍佛冈,以理论宣讲凝聚发展合力,以案例宣讲启迪工作思维、激发产业振兴活力。
【撰文】罗沅琪 贺欢 通讯员 杨翔 欧阳蕴贤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罗沅琪;贺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