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今日推出“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三门峡篇:陕州区 踔厉奋发 勇毅向前
日新月异的陕州区城区。 黄河廊道美如画。
河南骏通车辆公司宏伟壮观。
果农满脸笑容采摘苹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王雪红 通讯员 葛娜 肖伟 昝运峡 张珩/摄
黄河廊道翔百鸟,万亩矿山绽新颜。仲冬时节,置身三门峡市陕州区,一幅天蓝水清、城美人和、宜居宜业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陕州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三门峡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对标“十大战略”,聚焦三门峡市委“13561”工作布局,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在承压而上中显韧劲,在奋勇抢抓中有新意,在厚积薄发中蓄潜力,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以纲举目张抓工作,项目为王促投资,把握关键保稳定,全面推进“一极三区”落深落实,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州实践新局面。
项目建设风起云涌经济运行步伐稳健
焊花飞溅,机器轰鸣……在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这是陕州区工业项目生产场景的缩影。
围绕专用汽车制造,重点布局涵盖整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物流配送等产业链。目前,龙头企业骏通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是国内单厂产能最大的专用车制造企业。该企业围绕延链补链,重点实施多轮驱动专用车、新能源重卡等高附加值项目,推进铝合金轻量化轮毂、汽车物流园等上下游配套项目,努力打造全省最大的专用车研发制造基地。
依托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产品涉及医药中间体、染料制剂、稀有金属萃取剂等多个领域,4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0余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份额,最高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0%。目前,正着力延链条、扩规模、增效能,正在推动41个在建拟建项目,加快推进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百亿级规模。
落实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分包制度,陕州区领导带头冲在“前线”、干在“火线”,特别是26名县级领导、25家区直单位包联28个矿山,下沉一线,紧盯目标,一包到底,狠抓重点难点问题破解;21名县级领导包联227个项目,40名县级干部、253名科级干部包联273家企业,问题排查化解率达到100%,85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0.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3.9%,骏通公司年产1万辆智能装卸大部件生产线等24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区上下呈现狠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2023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5%。总的来看,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蓄势的发展态势。利润同比增长10.4%;净增经营主体4660户,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7.8%;新增“四上”企业36家,全市排名第二。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总数达到120家,呈现令人振奋的发展态势。
矿区治理卓有成效城市环境生态宜居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矿山治理攻坚行动。
陕州区及时研究制定“1+3”实施方案,目前已先后召开全区范围内推进会议9次,集中调度83次,坚持“日报告、日督导、日研判、日调度”,确保问题任务“日清日结”。
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增亮点,矿区现场观战形成了你追我赶、相互借鉴、齐力攻坚的生动局面,矿山面貌“一天一个样”“天天大变样”。
“一座矿山一个专班”。陕州区压紧压实各方责任,铆足干劲、分秒必争、强力攻坚,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节点,高质高效完成各项整改任务。抽调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和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精兵强将组建专班,对照行业规范,将排查摸底情况分别建立问题台账,制定一矿一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推动全区涉矿领域开发管理科学规范、健康有序。
在矿山修复工作中,全区出动人员9.19万人次、清运矿渣503万方、回填1131万方、整修边坡207千米,整修道路101千米,覆土7158亩,撒播草籽1.28万亩,栽种乔木、灌木156.84万棵。“生态修复+特色农业”“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综合开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新模式正在积极培育中。
“现在城区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老年人早上到体育场打乒乓球,到甘棠公园里跳广场舞、跑步、打太极,生活越来越幸福。”家住闻香园小区的王明升说。
坚持规划引领、区域融合、片区突破,陕州区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八大工程”,实施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57.6亿元。伯阳路桥、209国道提升改造等“八路二桥”工程建成通车,主城区的框架拉大到29平方公里,与市中心城区融合更加紧密;体育运动公园建成开放,极大拓展市民运动空间;黄河生态廊道城区段全线贯通,紫薇花园、千亩荷塘、水上运动中心等网红打卡点全面建成,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三门峡”桨板公开赛。成千上万只红头潜鸭游弋在黄河生态廊道陕州区段,船行大河之上,候鸟栖息水中,场景蔚为壮观。
以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拆违治乱”“拆围植绿”,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座功能完善、特色彰显、活力多元的现代新城加速崛起。
支部过硬堡垒坚实平安建设提升幸福
“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陕州区结合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对全区现任1717名村“两委”及监委干部进行联审,大力推动学历提升、优化班子结构,持续开展擂台比武、逐村观摩、支部书记培训等活动,促进村“带头人”素质能力提升。同时,将749名优秀乡土人才纳入村后备干部库进行管理,达到每村2至5名配备要求。
社区党建抓“规范”。在区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每年拿出1000万元的集体经济奖补资金、100万元基层党建专项经费、100万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经费,全力保障基层党建工作。在“三有五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覆盖80%以上行政村的基础上,突出加强社区示范点建设,全区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一有七中心”标准,并全部通过省级规范化社区验收。
大力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攻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七大工程”,最大限度把风险隐患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积极践行“浦江经验”“枫桥经验”,扎实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坚决守牢了“五个不发生”底线,陕州区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全省“三零”创建表现突出县(市、区)。
全面、高效推进黄河流域生态问题治理,特别是6月份以来,举全区之力,以雷霆之势迅速开展矿山综合治理攻坚暨“秋风行动”,聘院士、请专家、重帮扶、强举措,全面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全域28个矿山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监督执纪清风劲扬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陕州区委坚决扛稳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清廉陕州”建设为载体,细化“四大工程”“二十项行动”责任清单,展播“一把手”访谈视频22期,围绕6大“清廉单元”打造“清廉样本”,积极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浓厚氛围;制定《关于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专题纪律教育的工作方案》,一体推进“纪律教育活动月”“纪法与青春同行”“廉洁从家出发”等8项活动。
发挥纪检机关专责监督作用,紧盯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发挥监督专班先锋作用,深入一线真督实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抓整改,以实干实绩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精准有效的廉情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区纪委牵头+乡镇(街道)纪(工)委加压+村级廉情监督小组具体实施”立体监督网络,与“乡村振兴大走访、大调研”相融合推进清单化监督,推动乡村振兴专项整治、乡镇“三化”建设、村(居)巡察整改等走深走实。
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宽敞的街道,李子林在阳光里蓄积着能量,闲下来的群众听着大戏……走进甘棠街道柳林村,焕然一新的景色让人倍感舒畅。“现在农村环境干净整洁,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村民王强高兴地说。
陕州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正在打造沿黄现代农业、丘陵高效农业、塬川特优果蔬、山区绿色药牧四个特色农业片区,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政治任务,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49.59%,全市排名第一;开展乡村公益岗整合,打造了村级公益队、片区服务队、乡级专业队“三支队伍”,解决就业3137人;实施衔接项目104个,总投资1.9亿元,县级配套资金7300万元,居全市第二位。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发作为,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好矿山整治,打造生态修复样本,谱写生态文明和和谐美丽陕州新篇章。”陕州区委书记李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