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今日推出“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三门峡篇:鼓动创新双翼
宝武铝业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杜杰/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赵力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变革是时代潮流,创新是时代品格。三门峡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指出,要突出做好“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
五篇大文章,“新”字当首,创新先行。创新是现代化三门峡建设的根本所在、希望所在,也是必须走好的“华山一条路”。近年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将其列为“首位战略”“一号工程”,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全市科技支出同比增长70.5%,高于全省39.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中试基地
让更多新技术尽快落地转化
12月1日,记者走入位于三门峡高新区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中试基地,一项新的钼冶炼技术正在进行成果转化。
“无氨氮钼清洁冶炼与高纯材料一体化项目,是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第一个立项的中试项目。”实验室中试基地负责人李永立说,今年年初开始工业设计,采购设备,组建产业化团队,到10月份完成中试生产线建设并实现连续24小时运转。
2022年3月,郑州大学与三门峡市联合组建了河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该实验室总部设在郑州大学,在三门峡市设立中试基地,实验室的创新发展宗旨就是围绕关键金属与材料领域开展原创性理论、颠覆性应用技术研究,突显关键金属选冶/材料化方向科学研究综合能力与先进水平,攻克关键金属科技方向发展中的“急、难、卡、堵”问题,引领河南省乃至我国关键金属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介绍,实验室围绕关键金属复杂资源选冶融合超常富集提取、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以关键金属溅射靶材料为中心的材料化方向开展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在三门峡中试基地布局了7项中试研究项目,目前中试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李永立说,与实验室基础研究不一样,中试是工程化技术研发,但重要性是相当的。高校的科研成果要进行转化,原来只能拿着技术原型找企业合作,可企业要的是成熟技术,哪怕谈成合作,由于没有经过中试放大实验验证,最终转化成功率都非常低。据统计,2022年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只有3.9%。现在有了中试基地这个平台,就可以自己做中试,更快地解决中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李永立表示,下一步,希望有更多的新技术新发明通过中试基地加快落地转化,更好地发挥河南的资源优势,为河南省关键金属产业的补链强链作出贡献。
超纯矿物新材料实验室
加强矿物新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
12月4日,三门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科技新力量,又一国内知名专家团队正式入驻河南省矿物新材料产业研究院超纯矿物新材料实验室。
“我们的科研力量在不断壮大。”超纯矿物新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尚保忠兴奋地介绍,实验室主要以超纯非金属、金属材料产品研发为重点,通过原料识别、选择性解离破碎、智能分选、热处理加工、精细分离加工、定向深度除杂、产品分析检测等手段,形成直接使用或提供关键原材料的产品。
三门峡横跨华北板块和秦岭造山带,多期次构造变动,造就了当地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源,具有发展矿物新材料的资源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该市提出“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的目标,并把加快平台建设作为三门峡全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举措。2023年2月10日,河南省地质研究院院长王建平在三门峡市做了《地学视野下的三门峡》专题报告。三门峡市与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就如何将三门峡由资源之城打造为材料之城达成共识,河南省矿物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及超纯矿物新材料实验室应运而生。
三门峡市抢抓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谋划和组织实施,完成了实验室基础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能够满足矿物材料小试、中试等关键环节的试验研究与技术攻关。
据介绍,目前实验室已入驻了8个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顶尖研究团队,开展原料识别、精细分离加工、定向深度除杂、纯度检测等全流程科技攻关。“实验室将进一步引入更多矿物材料相关的专家团队,加强矿物新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促进三门峡矿物新材料产业发展,助力三门峡市从资源之城向材料之城、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变。”尚保忠表示。
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
全力推动铝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12月1日,记者走入宝武铝业的产品展厅,引擎盖、车门、车架等汽车板材分外显眼。11月份,该企业汽车板ABS订单量突破2000吨,实现倍数级增长;热轧中厚板订单量突破1000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宝武铝业抢抓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机遇,加大汽车板材生产和销售力度。截至目前,已具备量产汽车板供货牌号20多个,涵盖汽车发罩内外板、车门内外板、车身内板、结构加强件、电池包、电池壳盖等零部件。今年以来,汽车板ABS订单量持续爬坡,主要零部件稳定供货国内多家重点用户。不久前,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首款轿车智界S7开启预售,宝武铝业已成为该车型项目的铝板供应商。
过去,三门峡本地企业只能生产氧化铝、电解铝等初级产品,在宝武铝业的引领下,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了从铝原材料向高端铝精深加工产品的飞跃。如今,已经可以生产铝合金板带、动力电池配套、汽车板材、航空板材等,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为了加大研发力度,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于2022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该研发中心是集产品开发、工艺模拟、测试评价于一体的研发试验平台、铝合金新材料产品创新平台,将全力推动铝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研发中心项目投资总额约5000万元,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研发和中试平台,配置了热处理等中试设备,引进了覆盖化学分析、物理解析和力学性能评价等系列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建成了覆盖航空铝板、汽车铝板成形、链接、腐蚀、服役性能评价等系列认证评价设施。研发中心拥有一支专业技术深厚、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形成了由行业资深专家、博士、硕士为主组成的研发人才梯队。
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负责人冯伟骏表示,随着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平台功能与效应的逐步释放,未来将聚焦铝基新材料制造前沿、面向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人才聚集、技术创新为根本,致力于铝合金重点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以掌握关键技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平台能力服务区域产业链为愿景,通过聚集一批人才、研发一批成果、培育一批创新项目,助推河南省铝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灵宝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科创中心“一院五中心”
推动“中国铜箔谷”做大做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赵力文 通讯员 王璐
12月4日,在灵宝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科创中心的产业研究院中试生产线上,正在试验一种锂电池用极薄双面光电解铜箔,生箔机缓缓“吐出”的铜箔薄如蝉翼、双面光亮。
“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新产品,新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已经列入了今年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河南高精铜箔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斌峰兴奋地介绍。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汇聚创新资源、保持竞争优势,灵宝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采用“管委会+研究院+企业+项目+转化”的政研企合作模式,投资5亿元建设科创中心“一院五中心”项目:中国铜箔谷产业研究院(省高精铜箔产业研究院)、省铜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灵宝产业规划展示中心、双创孵化中心、人才服务中心。
“今年以来,铜箔产业进入洗牌阶段,开发区科创中心‘一院五中心’的建设既帮助我们占领了技术制高点,又为我们提供了从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产品展示到人才招引、产业培育的全方位服务,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宝鑫电子董事长李会东说。
据悉,中国铜箔谷产业研究院(省高精铜箔产业研究院)从8微米到3.5微米极薄铜箔到5G通信用HVLP电子电路铜箔,解决多项“卡脖子”技术,在国内首家量产,打破日韩垄断,今年8月份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产业研究院;省铜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进行实验室资质认定;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建成3个,拥有发明专利400余项;灵宝产业规划展示中心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全国铜板带箔产业高峰论坛上首次投入运营后,已接待3000余人次;人才服务中心和双创孵化中心明年也将投入使用。
“科创中心项目致力于打造开发区创新驱动策源地、产业培育孵化器、经济增长新引擎,建成后将形成统一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共享、科研力量协同、产业关联密切的优良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推动‘中国铜箔谷’做大做强。”灵宝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雒金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