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叶县  时期  APP  重点 

焦点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日期:2023-12-15 17:01:3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原标题:焦点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吕红星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农村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提到,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推进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两个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组织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大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低、产业链价值链主导性较弱等突出问题。建立科技、产业、金融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有利于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制高点,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此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科技实力,增强创新动力,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革命的突破都伴随着金融的发展与贡献。当前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国需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要发挥金融“加速器”的强大推动作用,加大宏观政策的协调力度,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构建富有活力、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中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在范若滢看来,科技在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同时,也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提供了新手段,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农商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面临诸多制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跨时空、跨代际配置资源的金融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一场工业革命,而金融则是引领资源和要素汇聚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毫无疑问,哪个国家能够尽快建立与第四次科技革命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引入科技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哪个国家就能赢得科技竞争的胜利。

农商银行以服务“三农”为主责,但同样可以做大科技金融的“蛋糕”,特别是在支持农业科技与区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大有作为。

在范若滢看来,与国有大行相比,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产规模小、业务区域受限、风险控制能力弱等短板,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仍面临诸多制约。一方面,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度有待提升。目前,农商银行贷款品种及抵押担保方式较为单一,除普遍推行抵押、担保、授信业务外,缺乏适合科创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受传统因素影响,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往往凭经验办事,在对新兴行业的分析与判断方面缺乏完备的知识储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质量。

“农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有待完善。当前金融对科创型企业的服务很大程度上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应用,而农商银行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短板。”范若滢认为,农商银行在运用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加强大数据的收集运用、发展线上金融、拓展场景金融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助推农商银行更好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如何助推农商银行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范若滢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农商银行要主动拥抱金融科技,顺应科技与金融渗透融合趋势,把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等科技脉搏,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根据科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的差异性,提供基于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促进科技企业生命周期融资链的无缝对接。

第二,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开发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排污权质押、订单贷等新型信贷方式,以更好地满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发展应收账款、保理等供应链融资和票据贴现业务,创新科技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

第三,打造科技金融良好生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多方力量持续发力。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和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建立科创产业信贷数据库,减少信息不对称,帮助科创企业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同时,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间的合作,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及多方风险共担机制。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区域观察丨深圳东出

●关注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体现三大特点

●解读丨煤矿产能储备制度将进一步发挥煤炭保障兜底作用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