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方城县博望镇:特色产业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日期:2023-12-16 19:42:0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方城县博望镇:特色产业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方城县博望镇:特色产业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通讯员 李善喜 逯光明

“天这么冷,您还到田里干啥?”“俺到月季园里挣钱去,剪插月季搞嫁接,每天能挣百十块(钱)哩”12月13日,地处豫西南的方城县博望镇北风呼啸,雨雪纷飞。这天一大早,沙山村的周元粉、田翠丽等七八个妇女便顶着风雪,来到村西的月季产业园区,开启了她们的打工生活的又一天。

博望镇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一村一品示范镇”,有机黄金梨、精品月季、温棚蔬菜、良种葡萄四大特色产业,总面积达5万多亩。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活干,一年四季能挣钱”的新局面。

“人人有活干,而且是一年四季闲不着,你到梨园、葡萄园、蔬菜温棚里看一看,这大冷天里,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场面。”该镇主抓农业的副镇长邓富国边说边和记者来到皮庄村温棚蔬菜园区。棚外雨雪飞扬,棚内却是温暖如春。在番茄大棚里,村民们有的忙着施肥、打叉,有的用绳子把开着黄色小花的番茄藤蔓吊绑在网架上,满棚的花香与浓浓的泥土气息糅合在一起,令人陶醉。在种植红薯菜的四五个温棚里,户主皮丙宝正带着雇工们收获鲜嫩的红薯菜。他们轻轻拎起鲜嫩的红薯藤蔓,按照20厘米左右的长度,用小镰刀把嫩红薯尖割下来,割够一小把,再用细绳把它捆成小捆,然后放进篓子里。

“俺这几棚(红薯菜)种得早,这都割第三茬了。从11月到春节这段时间,收获的红薯菜最抢手,每斤地头价能卖3块多,都是销往南阳、襄樊、平顶山这些大中城市的,听说有的菜贩子还把红薯菜空运到北京、天津、广州,可赚钱了。”皮丙宝搬起一篓红薯菜走出大棚。

“小宝(皮丙宝)用大棚种红薯菜是种一次收一年,好种好管效益高,而且卖出了‘路道’,实现了地里割、地头卖,每棚每年毛收入10多万元,今年还有六户跟着他种起了红薯菜。”皮庄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军说:“为解决群众种大棚‘没本难求利’的难题,村支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采取集体投资建温棚,交给农户承包经营的办法,不但解决了群众‘没本难求利’的难题,而且村集体也获得了承包收入。现在,全村共发展温棚蔬菜66棚,以种植良种番茄为主,亩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最高的达到5万多元。”

寒冬季节人不闲。在博望镇黄金梨、葡萄特色产业园区,近期虽说遇到寒潮雨雪天气,该镇农民赶季节、抢时间,抓好冬管的热劲依然很高。在沙山村千亩良种葡萄园区里,陈连奇、于宏海等十多位村民正开动水泵冬灌葡萄。“天下着雪,您咋还浇水呢?”于宏海说:“冬天是葡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齐头并进的时间,必须保持水肥充足。但是,冬天的降水量有限,浇一茬水就能保证一冬不缺墒啊。”积累了数年葡萄栽培技术的于宏海说出话来“技术味”十足。

特色园里忙挣钱。这几天从该镇的月季园、蔬菜温棚到葡萄园、金梨园里,随处可见勤劳的农民顶风冒寒忙冬管的场面。前荒村党支部书记胡世举介绍:“俺村的3000多亩黄金梨树已完成冬灌1100多亩,施肥1300多亩,剪枝、拉枝700多亩。”

据悉,博望镇在培育四大特色产业过程中,注重育品牌、创名优、抢市场,在拉长产业链上下苦功夫。在黄金梨产业上,不但创立了“博望坡”、“博望三国”牌有机果品商标,还建成3个梨膏、梨糖、梨饮料生产线,新建5个大型冷链保鲜库,实现了由单卖“原字号”产品到系列化销售的过渡。在良种葡萄产业上,注重发挥张骞封侯于博望的历史文化效应,创立了“张骞葡萄”金字招牌,为“勇立潮头唱大风”、富民强镇助振兴、抢占产业制高点打下了基础。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