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兴农” 工程走出清徐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五五战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六大兴农”工程,推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走出了具有清徐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强基础,筑牢“三农”发展基本盘。今年,我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6.2万亩,粮食产量8.28万吨,实现逐年增长;发展设施蔬菜3465亩,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蔬菜播种面积12.1万亩,总产量达到52万吨;水果总产6.65万吨,前三季度肉类总产1.42万吨,禽蛋总产0.46万吨,奶类总产0.52万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2万亩,同步推动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前期工作。
强种业,守好科技强国“农业芯”。支持7家企业开展太原市种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按照“企业+基地+项目”的方式,组织8家经营主体实施了10个项目,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广畜禽繁育改良技术20项;打造带动全市、辐射全省的省级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蔬菜育苗场14.7万平米,年育苗能力达1.44亿株,可满足5.7万余亩菜田的用苗需求,稳步提升全县蔬菜种植良种覆盖率。
强示范,先行先试“趟新路”。我县坚决扛起改革政治责任,自觉担当“试点”工作使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形成清徐经验,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引导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对全县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试点进行托管服务,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强链条,提升农业附加值。重点发展优鲜多歌预制菜产业。推出“老太原八大碗、雁北羊蝎子锅、老太原糖醋丸子、6度陈醋带鱼、莜面栲栳栳”等各种山西特色预制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推动高粱全产业链发展。围绕“特”“优”战略,聚焦高粱产业集群,以标准制定、技术集成、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加快集成配套技术推广,推进高粱生产基地建设,采取“合作社+农户、醋企+基地”发展模式,对高粱基地服务组织及相关醋企、酒企进行补助,助力高粱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强化设施蔬菜发展产业链。打造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园2个,集约化育苗基地1个,提升加工能力和市场化运营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订单生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形成覆盖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
强融合,让农业发展“有奔头”。有序推进马峪乡葡萄产业发展核心区建设,推动葡萄产业提档升级,加强葡萄新技术研发应用,完成“清徐县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葡萄品种)”项目的立项工作并成功上报国家农业农村部;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我县“十百千万”工程。目前全县纳入实施乡村建设的村庄有33个。
强产业,激发农业发展新动力。出台县级补贴政策,按照“春补基地、秋补企业”的思路,对建设高粱基地的服务组织以及收购基地生产高粱的本县醋、酒企进行补助;新上美锦年产50万吨食醋二期生产线、紫林年产10万吨食醋二期生产线和淡色醋、料酒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实现产能超百万吨;加快醋企整合,建设国家级食醋检测中心,探索“研发+转化”模式,擦亮“中国醋都”金字招牌。打造了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园2个,集约化育苗基地1个;不断配套完善设施农业园区基础设施;积极创建蔬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县;实施西怀远和孟封两个产业标准化千亩方;建设四个核心技术示范区;建设完成14栋14类23.6亩农业现代化设施;引进国内外68个番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聚焦农业农村重点任务,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加快推进农业“特”“优”发展,重点抓好“米袋子”“菜蓝子”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推动清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乡村振兴看太原#
来源:清徐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