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昌乐:昂首阔步振兴路 绘就农村新画卷
(孙欢欢 张旭东)面对乡村振兴大考,今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实行党支部领办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方式,以点带面带动村集体增收,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肖家河村位于昌乐县红河镇西南部,耕地面积1618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芋头、大姜、花生等经济作物为主。多年来,村集体缺少增收渠道,面临增收难题。2019年,刘科元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村内道路失修、设施老旧等情况,他和村“两委”成员虽然有心干事,但是却遭遇“无钱办事”的窘境。
村庄要发展,集体增收是关键。“当时我和村里的干部一块研究,干企业对我们来说,有困难、有风险,种粮食是我们的老本行,再加上种粮食门槛低、风险小、收益稳,我们就打算从种粮食入手。”刘科元回忆道。
说干就干,经过前期走访调研,2021年9月,由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粮食专业合作社,刘科元兼任理事长,103户村民入股变“社员”。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流转土地,通过好地换差地、提高流转价格等方式,在村南成方连片流转土地400余亩。
据刘科元介绍,今年农作物长势好、产量高,合作社今年种植的300多亩夏玉米亩产1000斤左右,90多亩春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毛收入近100万元,刨去化肥、农药、水浇、机械等生产投入,村集体收入约35万元,每亩地纯收入800元左右。为了推广肖家河的成功经验,红河镇以肖家河村为核心村建设了肖家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立党委统筹推进片区12个自然村融合发展、连片发展。目前已带动全镇138个村注册成立粮食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1.1万余亩,预计全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000万元。
尽管种植粮食相对稳妥,但是想要挣到钱,就需要悉心地经营管理。一茬作物从种到收,历经耕地、旋地、播种、2次振压、2-3遍灌溉、施肥、除草、杀虫、收获、运输等环节,还要关注好节气、天气等因素,其中辛苦可想而知。红河镇党委政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联系农业服务中心、农业博士站为村庄提供政策帮扶、技术支持。
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以来,肖家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去年的“绿满乡村”行动中,村内先后栽植海棠、红枫等绿化苗木2万多株,硬化道路2.2万平方米,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口袋公园”和文化广场。特别是村内“户户通”工程筹资,村民们热烈响应,两次共筹资70万余元。
谈到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感受,刘科元谈到:“既然老少爷们信任我,我也真心想尽自己所能为村里做点实事,当支部书记不能光算个人账,自己过得好不算好,把村庄建设管理好、领着大家伙都把日子过好了才算好。”
肖家河村的刘大娘说,“刘书记一心为了我们好,我们村都很信任他,把地交给合作社我们也都很放心,只要村里尽心尽力,哪怕遇到天灾赔了我们也不埋怨他。现在村里有了钱,公园、广场也都建起来了,户里也挣到了钱,我们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