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味研所
01 胡辣汤的历史由来
传说大明朝嘉靖皇帝年间,皇上忙于修道,欲图长生不老,内阁大学士严嵩严阁老为取悦皇上,便派人四处搜寻秘方,不意间在一个世外道士的手中求得一方。据道士讲,此方可以延年益寿,严嵩遂献此方,御膳房照此方熬制成汤,嘉靖皇帝服用后,口爽气顺,精神焕发,甚觉此汤精妙,于是龙颜大悦,遂赐名“御汤”。又因在此汤中,御膳房特意加入了人参等名贵补品,又名“金汤”,真可谓“宫廷玉液汤”,那是只有皇族才有的口福!明末,清兵入关,御厨赵杞携带此秘方逃至中原名镇逍遥镇,不忍此汤失传,遂传于当地居民。自此之后当地人代代相传,视如瑰宝,又经多方演变改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餐桌上的珍品,因此汤香辣开胃,后慢慢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胡辣汤”。
02 胡辣汤,河南人的吃法
河南人吃胡辣汤并不只是喝汤更多的是配着不同的早点。常见的早点有水煎包,肉盒,油饼,油馍头,包子,菜饺,麻团,油条,糖包等。
水煎包:中国特色传统风味小吃,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东京汴梁城(古都开封),在华北和中原地区颇为流行。口感脆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极致。
肉盒:肉盒是豫东、鲁西南、皖北一带有名的风味小吃,为油炸食品,有牛肉粉条馅等,在物质贫乏年代能吃上两个肉盒绝对是一种无比的享受,大多作为早餐食用,在寒冷的冬季,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或者豆粥,即解馋解饱有抵御寒冷。
油馍头:油馍头是河南地方汉族传统面食小吃,类似油条又和油条不同。不同的地域叫法也不一样,油馍头有的地方叫面拖,有的叫老鸹头,也可以称之为麻烫,总之它是发面油炸后的食品,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口感外酥里嫩。早上吃油馍头配上胡辣汤是河南人早已习惯了的吃法。
糖包:油炸饼子里放满冰糖,就这胡辣汤喝使糖和饼的味道融合。
03 胡辣汤在河南人心中的地位
如果你是河南的小学生,你会喝上一小小口妈妈热的牛奶就假装吃饱了,背上书包悄咪咪的钻到早餐店里,拿着仅有的一点点零花钱买一碗胡辣汤喝,一边品味那美妙的滋味一边心惊胆战害怕妈妈发现……
如果你是河南的初中生,处在叛逆期的你会对妈妈的早餐不予理睬,约上几个homie去早餐店里,胡辣汤、葱油饼、菜角、油馍头等等都买齐活了,然后大口大口的吃,吃完大摇大摆的去上英语早读……
如果你是河南的高中生,你会为了能喝到食堂里为数不多的胡辣汤,在下课铃响的前一分钟,在教室的门口蠢蠢欲动,然后铃声一响便像是参加500米障碍赛一样狂奔……
如果你是河南的复读生,恰巧学校管理的不太严格,你会为了能喝到门口早餐店的胡辣汤而早起半个小时,然后趁着黑暗翻墙出去,紧张的享受完美味之后,混杂在走读生的人群中前往教室,手里拿着为同学、室友带的杯装胡辣汤……
如果你是河南的大学生,但是不在河南上大学,你会查遍商家,花着几倍的价钱下单,然后哭着喝完……你会在回家的火车上无比思念胡辣汤,甚至比对妈妈的思念还多……你会珍惜假期在家的每一个早晨,早起去喝胡辣汤甚至喝两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