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农村小学消失是为了逼着农民进城?把结果颠倒为原因了

   日期:2023-12-24 11:01:4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5    评论:0    

原标题:农村小学消失是为了逼着农民进城?把结果颠倒为原因了

昨天看到有人在头条发的温铁军老师的一个说法,各地政府为了赶农民去城里买房,把农村的学校都撤了,农民的孩子要上学,只能去城里,等于逼着农民进城。

这个说法不知道是不是温自己说的,我有些年不怎么看他的书和文章了,但不管是不是他说的,或者不管这个说法是谁说的,肯定都是不成立的。

农村学校撤并是农村常住人口和孩子减少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为农民过去这些年打工什么的,收入提高了,自然想让孩子上学上得更好一点,所以选择了进城,不肯在村里的学校读书了。

农村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的小学也还在,但是人很少,经常只有几个学生,甚至一个学校老师比学生数量还多。我老家村里就是这是这个情况,老师比学生人多,村里人都开玩笑说,要是没这几个孩子,这些老师就得失业了。

我们小时候,农村学校还可以读,好老师没有都集中在城里的少数学校,但现在不是那时候了,稍微好点的老师都不愿意在村里的学校了,别的不说,待在村里的学校就是找个对象都不好找,现在也不是以前老师还愿意和农民结婚的时候了。

所以我们村里很多人也是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稍微差一点的也是在镇上的小学,不肯放在村里的学校读书。

农民对农村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眷恋,农民也是人,也想过好日子,不想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一辈子。就算是有些农民愿意回农村,前提也是在城里打工能挣到钱,在农村只是单纯的居住,而不是指望在农村种地来获的收入。

只要条件允许,有这个能力,农民大多数都愿意去城里生活。比如我老家庆阳,在农村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在农村就很麻烦,比如现在冬天取暖还是靠烧炕和火炉,冬天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两个核心的事情,做饭,烧炕在转。如果有暖气,农民也不想烧炕。在城里生活过之后,都知道暖气方便多了,也不愿意冬天回到村里住。

我老家村里现在看上去确实是房子比二三十年以前好多了,但是三分之一的人家都是关着门没人住的,三分之一只有一个老人在家里看门,还得分一个老人去城里照顾孙子孙女上学,剩下的三分之一可能家里有两个老人,最多有一个孩子,也是因为暂时没有条件在城里买房。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在农村现在盖房,也要三四十万,房子是大,但是这个钱在绝大多数县城也是可以买房子的,只要有盖房的钱,能一次性拿出来,那就会选择在城里买房,而不是回村里盖房,因为不划算了。

而且,城里的房子在过去这些年还有个功能,能保值增值,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就算是现在房价降了,万一遇到什么困难,也还是可以变现一部分出来应急。而在农村盖房是纯消耗,没有什么回报,也不能卖,除了少数那地方可以被征地拆迁获得赔偿,或者是靠近城市的地方可以出租,大多数地方农村的房子都无法流通,无法变现。

农民不傻,这个道理都是懂的。所以农民问题的核心现在不是怎么想办法把农民留在农村的问题,而是怎么能让农民在城里安居乐业,提供更多的就业,逐步提高收入,生活变得更好一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