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云南农村5桌以上聚餐要提前报备,首先要读懂其中的善意

   日期:2023-12-24 17:04:1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8    评论:0    

原标题:云南农村5桌以上聚餐要提前报备,首先要读懂其中的善意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近日,云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发布《农村集体聚餐风险提示》,其中称自办或委托厨师承办的群体性聚餐5桌以上的,举办人应提前10日内将聚餐时间、地址、餐次、人数、菜单、承办厨师、饮用白酒(主要是散装白酒)、是否使用醇基燃料等信息向所在村(居)委会申报备案,填写备案表,领取告知书,签订承诺书,并接受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或市场监管部门人员的检查指导。

农村集体聚餐风险提示(图片来源:)

这份文件一共有十条,针对性非常强,意在保障农村办酒席的饮食安全。我们注意到,这份文件在网上传开后,让不少网友产生了质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多管闲事,管得宽。其实,只要细读文件,就能读懂其中的善意。

以第一条为例,为什么要提到“是否使用醇基燃料”呢?这是有过不少沉痛教训的。比如,2022年3月23日,四川省泸州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中毒事件,一户人家在办酒席时,误把醇基燃料当成了白酒,导致了在场宾客食物中毒,最终4人因中毒死亡,17人入院治疗。是否提供散装白酒、是否使用醇基燃料等,官方就有必要及时掌握,现场指导分开放置,在醇基燃料容器打上“禁止食用”的醒目标记。

另外,文件还提到,就餐人数200人(含200人)以下的聚餐活动,由本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在200人以上的由所在乡镇(街道)派监督员进行现场指导。官方派员监督,这主要是引起争议的地方。

不管是协管员还是监督员,乃至市场监管部门人员,上门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厨师是否持证上岗,聚餐场所是否安全,食材是否有安全隐患,食品加工行为是否科学等,有熟悉业务的人现场把关肯定是一件好事。虽然说,出问题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因为聚餐人数过多,一旦出现问题就不是小问题,是不少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有时候,现场有人提醒一下,就可以避免发生悲剧。

报备制不是审批制,更不是禁止不能办,报备的目的是让有关部门提前掌握相关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聚餐安全。有网友担心,上门人员上门混吃混喝怎么办?吃喝拿卡要怎么办?

这就提醒,既然官方要求聚餐的举办人报备,也要派员现场检查指导工作,那么就应该明确上门人员的职责范围,规范他们的行为。一方面,官方有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科学的培训,让他们熟悉掌握相关业务知识,能起到实际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对他们的行为也要有严格的规范,不能出现违法违规行为,避免出现趁机揩油占便宜的事。

一份文件的出台,要慎之又慎,要考虑到如何落实,群众有什么反应,他们在担心什么,为此做好充分周全的准备。特别也要防止一些地方在实施过程中,搞层层加码的把戏,把报备制搞成了审批制,甚至为了杜绝安全隐患,想方设法禁止群众聚餐,更不能出现乱收费的行为。

目前,正临近元旦春节,快到农村聚餐的高峰期,如果官方发现上门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就应该立即处理,不给群众办事添堵。只有做到这样,政策才能得到群众衷心拥护。

(来源:极目新闻)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