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南阳申伯公园内的仲爯父簋雕塑。申伯公园位于汉冶东路与申伯大道交叉口西北角,占地面积260余亩,是南阳创新型文化主题项目新标杆,展示了西周南阳申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备受市民青睐。
图1仲爯父簋(《中原文物》1984年第4期)
图2 仲爯父簋器形及器、盖铭文拓本
作者/李青友
首发/文化影响力
南阳市区建成了申伯公园,使申国文化元素具象化地呈现出来,既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为市民提供了休憩场所,诸多利好,点赞刷新,不亦快哉。
然而,园中显赫位置摆放的仲爯父簋雕塑,究竟为何物?让人不明觉厉。
其实,真实的仲爯父簋,是1981年南阳市北郊出土的一尊青铜器。这尊青铜器出土之后,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兴趣。为何仲爯父簋被长期被瞩目呢?因为它承载了重要的信息。
仲爯父簋有铭文6行45字,首句言“南申伯大宰仲爯父”。这正是《诗经·崧高》所记载的申伯立国南阳的时期,铭文中的“南申伯”指的就是南阳申国的国君。因此,在南阳的申国,就是西周宣王元舅建立的“南申”。因此,该器物是南申在南阳的实物明证,澄清了文献中的一些不实之词。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赖于文献记载,史学界只认为有一个申国,那就是南阳的申国。当南阳的申国被确认为“南申”后,“西申”就更加明晰起来。
原来,在申伯受封南阳盆地之前,他的故地本族也是周天子分封的申国,位置在陕西北部、宁夏一带。因为地域偏西,所以又称为“西申”。
西申在西周末年,走向衰落,后来又联合西戎叛周,被周天子击溃,被迫迁徙融合,西申国不复存在。南申国在南阳盆地立国150年后,被楚国所灭。南申被灭国后,部分贵族臣民被楚国迁到淮河上游一带安置,于是今天河南信阳一带也出现了“申”“申国”“申城”等一些旧称。
为此小文,以期更多人关注申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