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道路救助基金进行跨省救助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曾鸣
9.69万元到账!
9万元到账!
12月15日,随着我省道路救助基金向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成功支付两笔救助基金垫付款项,标志着我省道路救助基金这条护佑生命的救助“绿色通道”由省内医疗机构延长至省外医疗机构。
事件:车祸受重伤,抢救费愁坏家人
11月17日晚上11点左右,濮阳市台前县新南环路附近,杜某驾驶电动三轮车带着妻子李某回家时与一辆小型轿车相撞,夫妻两人受伤严重。事故发生后,杜某夫妻二人被紧急送往台前县人民医院抢救,后因伤情过重,次日凌晨转院至距离较近的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进行抢救。经医院检查,夫妻二人因颅脑重伤、全身多发骨折等伤情,预计抢救费用超过20万元。
台前县交警大队事故科民警了解到两名伤者病情危急,符合河南省道路救助基金第一种垫付情形,即“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于是向伤者家属告知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救助政策。
这让正在为筹集医药费发愁的杜某家属终于看到了希望。据杜某女儿介绍,杜某夫妻二人在当地经营一家手机店,平时收入仅够支撑家庭日常开销,突如其来的事故和巨额抢救费用让杜某家属一筹莫展,东拼西凑仅筹集到几万元费用,只能维持夫妻二人一两天的抢救,远远不够填补后续的花费。
努力:警医联动,开启跨省救助通道
与之前道路救助所有垫付情形不同的是,杜某夫妻二人均在省外医院救治,不在河南省范围内,我省还未有过向省外医疗机构垫付救助基金的先例。
濮阳市道路救助基金服务办公室立刻启动重大案件响应机制。道路救助基金服务网点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地域限制,与之前从未对接过的外省医院进行联系,向院方各涉及科室和人员详细介绍我省道路救助基金有关政策,为伤者开通救助 “绿色通道”做好前期对接工作。
11月24日,台前县交警部门向台前县道路救助基金服务网点和聊城市脑科医院发出垫付通知书。
收到垫付通知书后,中原农险濮阳市及台前县道路救助基金服务网点的工作人员立刻赶赴聊城开展案件现场跟踪,并对伤者家属进行慰问。在见到道路救助基金工作人员的那一刻,伤者家属激动不已:“看到你们,我们悬着的心可算是落了下来,没想到在外省治疗还能够申请咱们省的道路救助基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对我们的关爱!”
道路救助基金服务网点工作人员还与院方医务处、重症医学科等处室进行沟通,详细讲解河南省道路救助基金办理流程以及各项申请材料的填写规范,为伤者享受道路救助基金救助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耐心的政策讲解和全面沟通协调,聊城市脑科医院终于表示,将全力支持河南省道路救助基金政策,实行挂账救治,并配合提供所需材料。
经过多日抢救,杜某和李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先后于12月2日、12月4日转出重症监护室。12月4日当天,台前县道路救助基金服务网点工作人员随即协助家属及院方收集整理申请材料。中原农险道路救助基金服务中心在受理当天7小时内完成案件审核,并向聊城市脑科医院垫付杜某夫妻二人的抢救款项18.69万元。
12月22日,记者了解到,两位伤者正在康复中。
成效:累计救助3.8万人次,“救命钱”为生命护航
据了解,该案件是河南省新的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实施后首例道路救助基金向省外医疗机构垫付抢救费用的案件,标志着救助基金这条为生命急救开启的“绿色通道”从省内延伸至了省外,也是河南省为进一步提升道救助基金可及性而进行的一次探索性实践。
多年来,河南省道路救助基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救助理念,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撑起民生“守护伞”,将解决受害人“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点抓实抓细,充分发挥财政服务民生职能用作,用心用情将党和政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关怀和温暖传递至人民群众心中。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使用救助基金18.06亿元,累计救助3.8万人次,基金使用量和救助人次均具全国前列,让救助基金这一“救命钱”真正为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