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过去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也能长出金叶来,加上水稻制种,今年稳打稳收也有10余万元。”近日,江西广昌县千善乡烟农吴乐生掰着手指算着今年收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千善乡位于广昌县境东北部,四周被山川环绕,是典型的山区乡,田块散而小,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土地正一步步面临撂荒,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老大难”。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近年来,江西广昌县千善乡坚持党建引领,建立“三长”联动治荒机制,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让“沉睡地”变成“致富田”。按照“属地管理、高效治理”的原则,将全乡106块撂荒地划分为5个网格、56个片区,并配齐网格长、片区长和田块长,“三长”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到田。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统筹协调治荒各项工作;村小组长担任片区长,负责召集村民会议、商讨治荒事宜;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担任田块长,一对一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三长”人员对撂荒耕地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准确掌握辖区土地撂荒面积、村民种植意愿、田块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积极筹措资金,对撂荒地进行土地平整,土壤培肥,修建机耕道路、配套沟渠,改善土地耕作条件。如村民有种植意愿的,引导他们自主复垦,种植烤烟、水稻制种等。对无人认领的抛荒地,发出撂荒地认耕认种倡议书,通过流转,引导“三长”等力量参与,先行先试,带头种植中草药等旱地作物,或引进优质企业、种植大户及村办公司发展农业规模产业。
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每周通报复耕复种的进度。推行治荒“积分制”,每完成1块撂荒地治理,党员群众均可积3分,积分可在善行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并作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四类家庭”推荐评选的重要依据。同时,每年从村级集体经济复垦增收部分中提取出一定比例资金奖励给有贡献人员。
不仅要让撂荒地不难种、有人种,还要让村民抢着种。该乡成立乡办公司,实行镇村联动,注册“善千家”商标品牌,建立集蜜桔、白莲、水稻制种及有机大米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基地。此外,村办公司围绕生产、加工等,开展农药、化肥、种子等代购代销,推行农机租赁及服务,建设冷库储存保鲜,实施劳务承包等,向企业和村民提供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以此同时,打出了与种植主体签订保底价包销合同,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提供金融服务等“组合拳”,激发发展生产的热情,让昔日的“撂荒田”逐步成为“满眼绿”。通过推进抛荒地复垦复耕,发展种养殖项目帮助全乡63户村民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带动全乡5个村集体经济村均增收6万余元。(刘时茂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