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从各方的反应来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这轮大轰炸有些得不偿失

   日期:2023-12-31 09:45:57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4    评论:0    

原标题:从各方的反应来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这轮大轰炸有些得不偿失

从各方的反应来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这轮大轰炸有些得不偿失

当地时间12月29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全境实施了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轰炸。根据乌克兰空军发言人伊格纳特的说法,俄罗斯使用了大约18架图-95战略轰炸机和沙赫德无人机,动用了除“口径”外,几乎所有能够动用的各类导弹。其中包括“匕首”、巡航导弹和升级后的S300弹道导弹等。

对于俄罗斯的这次大规模轰炸,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这次袭击造成至少31人死亡,150多人受伤,大量民用基础设施遭到破坏。100多栋私人房屋、45栋高层建筑、学校、两座教堂、一家妇科医院、许多商店和仓库被毁和受损”。泽连斯基还在讲话中称:“世界对这一最新的恐怖行为作出回应很重要。许多领导人已经表达了对乌克兰和乌克兰人民的支持,我感谢所有人。”

对于俄罗斯这次的大规模轰炸,有分析认为,普京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对此前乌克兰袭击克里米亚并导致大型登陆舰“新切尔卡斯克”号损毁的报复。二是在为即将展开的大选造势。三是让乌克兰的“败象”更加明显,间接“促成”西方阵营减少甚至终止对乌克兰的援助。然而,从相关各方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来看,普京这次可能又会“适得其反”。

首先,从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发布的信息,以及第三方媒体的报道来看,在俄罗斯的这轮大规模轰炸中,乌克兰的许多基础设施、平民区被击中,受损严重,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平民伤亡。显而易见,这会被乌克兰和西方从人道主义层面加以利用,从而导致俄罗斯承受更大的舆论压力。

其次,在这轮袭击中,俄罗斯出动了多架战略轰炸机,使用了成本高昂的各种导弹。有的评论说,俄罗斯将“家底”都抖出来了,这反而间接说明了俄罗斯已经“办法不多”,甚至给人以“强弩之末”的感觉。直白地说,这反而会让乌克兰和西方看到俄罗斯的“虚弱”一面,从而增强对抗俄罗斯的信心。

再者,现在正值美国和西方将决定是否再继续援助乌克兰的微妙时期。普京此举只会让乌克兰增添呼吁西方继续援助的“悲情筹码”,也会迫使西方不得不继续援助乌克兰。

比如,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就表示:任何关于休战、暂时放弃土地、(战争)疲劳、谈判和其他让步的讨论,都不可能阻止俄罗斯的侵略。因此,库列巴认为,只有继续给乌克兰提供军事和财政援助才能有效保护乌克兰人民,只有强大的火力才能压制俄罗斯的恐怖。而拜登则借此呼吁美国国会尽快让“援乌法案”获得通过。

直白地说,在人道主义层面,俄罗斯已经有些“理屈词穷”了。比如,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遭到大规模轰炸这个问题时,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辩解称:“乌克兰在居民区部署防空系统违反国际法。”涅边贾还称:“俄罗斯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基辅政权摧毁它的人民。”实话实说,俄罗斯这位常驻联合国代表的逻辑令人不敢恭维。

对于俄罗斯的这次大规模袭击,拜登在声明中说:“这清楚地提醒世界,在经历近两年的这场毁灭性战争后,普京的目标仍然没有改变。他试图消灭乌克兰,征服乌克兰人民。必须阻止他。”拜登还在声明中表示:“这场战争的利害关系远远超出了乌克兰。这影响到整个北约联盟、欧洲安全,以及跨大西洋关系的未来。”

而英国国防大臣格兰特·沙普斯则表示,英国将向乌克兰紧急提供数百枚防空导弹。沙普斯称:“这就是今天我们发送了数百枚防空导弹,以补充”(在乌克兰的)英国防空系统,这些系统能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度击落俄罗斯的无人机和导弹。”欧盟委员会冯德莱恩代表欧盟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乌克兰。

显而易见,从相关各方的反应来看,俄罗斯此次大规模轰炸因其导致了人道主义危机,在效果上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压箱底”的存货都使出来了,会让西方认为俄罗斯已是“强弩之末”,是最后的“孤注一掷”。尤其是此举可能会让美国和西方加快批准援乌方案的程序。

直白地说,俄罗斯人的有些想法“很天真”。比如,在他们看来,在战场上再加把劲,让西方更清楚地感受到乌克兰已经没有“获胜”的可能,自然也就会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了。岂不知,美国和欧洲是承受不起乌克兰的失败的。当他们意识到俄罗斯并没有停下的意思,而且还可能继续攻击乌克兰西部后,只会让他们咬牙也要将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所以,这次大规模袭击,可能是普京的又一次“战略误判”。

其实,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后,俄罗斯的“战略误判”已经不止一次。比如,一场特别军事行动打了两年,而且,毫无结束的征兆。还比如,意在阻止北约东扩,却间接促成了芬兰和瑞典快速加入北约。不出意外的话,这次的大规模轰炸,很可能会促成美国“援乌法案”的快速通过。果真如此,无疑又是一个“得不偿失”之举。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