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野|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
□雷瑛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作为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表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河南农业要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增长,必须依靠科技来推动农业生产全过程集约化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面临多种制约
近年来,河南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具体表现在:培育优质良种,整治土壤;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研发经济适用型农机,提供高效绿色化肥、农药,加强气象监测;存储上减少农产品损耗,农产品加工上进行产品创新和管理等。目前,河南不断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AI等与农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升级,但是农业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主体对农业智慧装备的接受度仍需提高。近年来,国内兴起智慧农业发展热潮,大棚中使用的水肥一体机是智慧农业装备的代表。水肥一体机能够节约灌溉用水,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实际用量,合理使用情况下节水节肥能够超过传统大棚的95%,还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但目前来看,水肥一体机在农业中的应用率仍不算高,原因在于:智能化程度有限,给不同品种的作物施肥要求不同,需要一定的操作经验;只适合水溶肥,与农民习惯使用的肥料不相融;需要电机、支线、架子和程控设备,费用较高,生产规模较小的农业生产主体没有能力投入建设。
种业技术研发不平衡性不充分性较为突出。对于河南种业而言,不同农作物,种子培育技术差别较大。小麦、玉米、花生等的良种开发做得较好,河南每年小麦繁种面积为430万亩,年产小麦良种34亿斤。但是,对于西蓝花等常见蔬菜和一些经济作物的良种培育和推广工作仍需加强。如,信阳山茶树油是营养丰富的优质纯天然食用油,但产油茶树不产茶叶,且茶树籽出油量较低,农民种植产油茶树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茶树油生产规模的扩大。因此,研发产油量更高或产油产茶两不误的茶树品种,对于提升农民收益具有决定性作用。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依然不足。2022年,河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143.3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86%,低于全国2.54%的水平。其中,农业与服务业研发经费占研发总投入的26%。农业研发经费投入主体主要是政府属农业研究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林高等院校。2022年,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66.70亿元,占总研发经费的5.8%,高等院校经费70.13亿元,占总研发经费的6.1%。在全省科技研发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投向农业的经费更少。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目前,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是农业科研的主体,但由于科研考核机制的限制,科研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论文、科研项目的评审上。同时,课题不鼓励联合申报,不利于科研力量的优化整合,导致一些市场急需,但难度大、协同要求较高的科研项目难以进行,目前河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
以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益
注重农业产业系统性研发。农业产业系统性研发,就是围绕农业内部某一产业的全生产周期进行的科研活动。如,对于奶牛养殖产业,应根据养殖地地理气候特点开展系统性研发,包括研发牧草栽种、研发饲料配比、研发低残留的兽药、研发养殖环境、研发牛奶的储运和杀菌设备等,从品种选育到市场价值实现,贯穿整个产业。通过产业系统性研发,实现价值增值,带动整个产业成为优势产业,用更多资金反哺研发部门,不断升级科研成果,推动产业走上良性增长道路。
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研发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活动,需要海量的样本,农业生产又有一定的周期性,试验时间较长,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在较为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10年左右。无论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还是小型特色科研项目,都需要更多参与者,小型特色农业企业也要提高研发积极性。农业科技研发的服务对象是农业生产,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市场上实现价值,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科技创新,无论是良种培育,还是适用农机的发明或改造,都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关注度和敏感度更高,更了解市场真实需求,其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业科研工作的精准性,降低推广转化应用成本。
多元筹措农业科创资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有望获得更多政府支持资金。但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风险大、投入高,单凭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需要,因此需要多元筹措农业科创资金。近年来,许多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将投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农业科技领域。同时,一些大型公司如阿里、京东、拼多多也开始向农业领域投资。河南农业科研主体可以借助农业科技投资热潮,积极争取农业投资。政府部门也可以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平台,使金融机构、有意向的个人投资者、农业科创企业能够联合完成农业科技研发项目。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建设大量的现代化温室大棚、智慧型农业生产设施、各种土壤和温度湿度监测控制设备等,但在河南甚至我国,许多现代化控温大棚来自荷兰等发达国家,价格高、能耗大。因此,要加大对农业设施的研发,一方面要为设施农业研发企业提供资金补贴和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要促进产学研联合,对设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并加强对相关设施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