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青山夜雨白
武大书画协会评奖活动曝光黑幕
最近,有武汉大学学生实名举报校内书画协会丑闻。11月底,该协会面向全校学生举办的“珞珈书院”评奖活动中,44名获奖者无一例外全部来自协会干部或前干部。这引发校内外广泛质疑,人们纷纷议论这是在“评奖”还是“评人情”。
消息一出,舆论譁然。据举报学生爆料,本次共有286人报名参赛,结果全部获奖名额被主办方人员瓜分一空,连一个外部学生都无缘入选。这已经严重影响和损害学校学术公信力。
获奖名单职务高低一一对应
更让人不齿的是,据该学生提供的获奖名单显示,奖项等级与协会干部的职务高低几乎呈正比。会长、常务副会长等高层干部独揽特等奖,中间层如部长和副手获得二等奖,基层组员获取三等奖。
这种明显的“精准表扬”,让所有人不禁想问,这究竟是在评判作品,还是在比拍马屁?本该公平公正的评奖活动,沦为了某些人私相授受的工具,这在一所顶尖高校简直令人髮指。
揭露乱象实为有条不紊问题
尽管本次只是校内一个小组织的所作所为,但它折射出当前高校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就是系统性失灵,在类似案例中不断重演。当被賦予权力却无人监督时,个人利益往往高于学术道德,这已经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
所以,武大校方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通过深入调查找出病灶,堵塞制度漏洞。不能简单地移花接木,否则历史只会重复上演。这不仅关系该校声誉,也关系培养何种人才、建设何种文化的根本问题。
反思高校乱象,重拾立校之本
如果这都发生在国内一线高校,我们不得不深思,区区利益驱使就能轻易动摇学术底线,那么高校的使命与担当又在哪里? 这是整个教育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面对种种乱象,高校必须重新审视立校之本,坚守学术道德,唯才是举而不重背景。当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学生们也必将脚踏实地,不再沉迷空洞的形式,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回归本源,培养栋梁之材,造福社会。
一场原本风平浪静的校园书画评奖活动,竟然揭开这么多问题,实在令人扼腕。但更让人担忧的是,这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在缺乏监督、注重形式的环境下,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正在大学校园里上演。
其实,高校只是社会的缩影。当一张张金色名片,一场场私相授受成为生存法则,那么真正的人才荒就在眼前。当优秀都成了奢侈品,当公平竞争被玩味一空,那么整个社会的未来就堪忧。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分悲观。在道德沦丧的时候,也总有那么几个敢于说真话的学子。正如揭露这一丑闻的武大学生,他代表的不只是一己之力,更是一个时代的声音。这就是希望,也是我们必须捍卫的真谛。
面对种种不公,我们每个人都有力量改变局面。哪怕只是不明真相的支持或缄默,也会愈演愈烈。而当越来越多清醒之士发出质疑,黑暗终会退缩,阳光必将高照。这需要从心念开始,从话语开始,从行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