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中东战争即将开打?
1月3日,伊朗克尔曼城发生连环爆炸事件,两起爆炸相隔时间不到10分钟,造成至少95人死亡、211人受伤。目前,官方称两起爆炸是“恐怖袭击”。值得注意的是,3日恰逢美国空袭伊拉克造成苏莱曼尼将军遇害四周年,而爆炸也发生在通往苏莱曼尼墓地的路上,爆炸发生时,数千人正聚集在一起悼念这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前高级将领。报道说,在两起爆炸中,有一起是针对组织苏莱曼尼遇害纪念仪式的伊朗安全部队的。
最近,伊朗遭遇的血腥事件不止于此。早在约10天前,2023年12月25日,中东“抵抗轴心”的核心人物、伊朗高级将领赛义德·拉齐·穆萨维在以色列一次空袭中被炸身亡。伊朗方面称,以军导弹精准击中了穆萨维的住所。对穆萨维的刺杀,以色列似乎蓄谋已久。去年12月,以色列在叙利亚已经杀害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两名军事顾问——穆罕默德·阿里·阿泰·舒尔贾和帕纳·塔基扎德。
在这样的特殊节点、特殊背景下,不免引发外界揣测:到底谁是幕后黑手?会否引发中东局势剧烈变化?
目前还没有任何组织表示对此次爆炸事件负责。美联社3日报道称,伊朗有多个敌人可能是这次袭击的幕后黑手,包括流亡组织、激进组织和国家行为体。
最受怀疑的对象是以色列。首先,暗杀手法确实是以色列惯用,就在2日晚,以色列刚用无人机袭击了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哈马斯办公室,定点清除了哈马斯“二号人物”阿鲁里。
其次,以色列目前的战场形势不容乐观,有寻求新突破口的动机。从去年巴以冲突升级以来,粗略看,目前以色列已经面对多个战争方向的压力,包括加沙、约旦河西岸、黎巴嫩、叙利亚、红海等方向。
虽然以色列军队当前的目标是加沙,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目标不仅仅限于加沙,他既要实现领土利益的最大化,也要实现国家安全利益的最大化。而在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似有心无力,就在两天前的1日,美国刚刚宣布,在巴以冲突升级后派往地中海东部的美国“杰拉尔德·福特”号航空母舰“数日后”将返回美国。这显然不利于内塔尼亚胡的“国家利益”目标。因此,如果以色列可以通过爆炸袭击,诱使伊朗做出强烈的反应,把事情搞大,然后进一步炒作伊朗威胁,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留住美军,并借美国的力量彻底解决威胁以色列安全的伊朗问题。
再者,不仅具体战略上有动机,以色列与伊朗确实结怨已久。这些年来,以色列一直在将伊朗塑造成地区威胁,转移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面临的压力。此番巴以冲突,以色列在这一问题上面对更大的压力,所以,如果能够将伊朗拉入冲突,或许可以搅乱国际社会对加沙地带的关注。
除了以色列,四年前暗杀苏莱曼尼的美国也成为关注目标。
美国国务院在回应伊朗连环爆炸事件时撇清关系,称自己并非幕后黑手,顺便为以色列陈冤,称“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以色列参与了这次爆炸”。
从局势上看,美国确实不太愿意深陷中东局势,不然不会对胡塞武装一忍再忍,所以也没有特别强大的动机到苏莱曼尼的纪念活动上搞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
所以,从此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此次袭击或许难以引发伊朗与美国之间的直接对抗。早在苏莱曼尼遭袭击之初,伊朗便没有如外界所普遍预测的那样严厉地直接报复美国,仅有限度地袭击了区域内的美军基地。
3日的连环爆炸后,伊朗总统莱希表示,敌人不仅针对苏莱曼尼,还针对那些去纪念苏莱曼尼的民众,在克尔曼市犯下恐怖罪行的肇事者将付出惨痛代价。同时,他警告以色列称,“你们将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付出代价,你们将深感后悔”。
显然,不管爆炸案是不是以色列所为,伊朗可能都把这笔账算到以色列头上了。不过,“付出代价”未必真的会挑起激烈冲突,大概率还是会通过“抵抗轴心”对以色列进行骚扰性活动。
文|记者 冷爽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