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设施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原标题:为设施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寒冬时节,九台区龙嘉街道龙家堡村10栋草莓温室大棚内一派生机,充满现代农业气息。这是数字化寒地高架果蔬种植园区的一期工程,它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采用数字化方式打通并链接寒地高架草莓产业上下游,从日光节能温室装备建设、种植生产技术与流程到销售等各环节实现数字化创新,通过数字标准化运行,实现可复制、规模化、透明化和全生命周期安全可溯源的生产模式。
这是我市设施农业迈向数字化的一个探索。设施农业是一种高度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通过温室、大棚等设施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高效、优质、高产的农业生产。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较早,但长期以来生产方式传统,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大,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设施农业水平,重点推进设施园艺、畜牧养殖、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打造了一系列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产出、高规模引领的产业园区。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控;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走势;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业信息共享和农业服务在线化。
为设施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影响是深远的。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促进了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了设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设施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大有可为,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技术,实现数字化的全面覆盖。特别是,如何提高农民的数字化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等,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梁闯)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