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淘宝商家关先生在网上发视频爆料,称一名女顾客在购买1800元商品后,进行“仅退款”操作,却将快递全部取走了。此后商家关先生和驿站联系得知,此人这样操作已有上千件,还叫了货拉拉拖货。
之后关先生向平台申诉了,但并未成功。目前,关先生称已经报警处理。
女子网购“仅退款”后取走千元快递
这样操作了上千件,还找货拉拉拖货
据潇湘晨报报道,关先生称,该名顾客当时使用了两个账号购买商品,一个账号用来聊天,另一个账号下单,并要求分成4个快递发货,“说是有四个人过来取货,到了之后她就直接申请仅退款。”但是最后,她只退了一个快递,取走了另外三个。
关先生和快递驿站联系后得知,该名顾客通过这种操作拿走的快件已经达到上千件。
监控录像显示,一名女子到快递驿站取货后,用蛇皮袋装走了物品,还找了货拉拉在门口拖货。
图片来源:星视频
关先生向平台申诉,但并未成功。申诉补充留言称,“这个客户是骗子,故意用一个账号聊天,另一个账号下单,让我们后台只传一个单号。总共拍了四个产品,我们发了四个快递,客户把后台有物流信息的货物拒收,然后我们往往给的快递单号的三个签收了,我们有发货留的底单,并且有快递站点留的红章证明该客户签收,948元,给我们造成的损失1422元的损失。”
“通过跟快递站点联系,该客户近期经常这么操作,每次拒收的都有几百单,取快递都是用的货拉拉取货几百件,目前快递公司我们都已经报警。”
关先生向平台申诉未成功 图片来源:星视频
关先生认为,顾客这种行为是在钻平台“仅退款”的空子薅羊毛,“我们跟快递站那边联系过了,他们已经报警处理了。”
律师解读:故意“薅羊毛”涉嫌诈骗罪
据潇湘晨报报道,高额商品交易时,如何去判断买家的行为是“诚信退款”还是“薅羊毛”?一名长期工作在电商行业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这很难判定,其实主要还是靠消费者自觉。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买家是“诚信退款”还是“薅羊毛”,可以通过买家的消费记录、购买行为、退款原因以及与买家的沟通交流去判断。商家可以主动联系买家,询问其退款的具体原因,并核实快递是否已经签收。如果买家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或拒绝配合核实,那么可以怀疑其为“薅羊毛”。
那么利用平台约定的“仅退款”协议钻空子、薅羊毛,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告诉记者,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形成买卖合同纠纷,退款行为本质是解除合同。消费者申请退款,商家同意退款,即视为双方达成解除买卖合同之合意,“如买家仅要求退款,但将货物取走,数额较小的,属于民事纠纷,商家可要求返还。但是若数额较大,且商家多次要求返还后仍拒不归还的,则涉嫌侵占。”
“如涉及数额较大可依法报警,由警方以刑事犯罪立案调查。”赵良善表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可以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且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即认定为情节较重,则可受到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的处罚,并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则涉嫌诈骗罪,由警方根据性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薅羊毛”事件时有发生
这个事情上了热搜,受到关注,原因在于多家电商平台推出方便消费者的“仅退款”举措后,令人担心的一幕出现了,就是有消费者会利用“仅退款”规则,进行恶意操作,损害商家的利益。据羊城派梳理,类似事情并不少见。
去年4月,李某在某电商平台向常某某购买了一件售价为79.5元的商品,收到该商品后,李某认为商品存在瑕疵,在与常某某协商退款事宜未果后,向平台提出了“仅退款”的申请,平台同意其申请并向其全额退款。退款成功后,李某未退回商品,并对所购商品作出差评评价。
去年3月7日,王某通过某电商平台在郑某经营的网店购买了一个咖啡杯。王某收到货物后,以假冒品牌为由申请退货退款,后又因退货问题以郑某店客服人员服务态度差为由向平台进行投诉,郑某随即向平台发起维权-货款申诉,申诉失败。经某电商平台介入,王某在未退还货物的情况下退款成功。
前年10月,某电商平台一家生活家居用品店的店主蔡老板介绍,因平台“仅退款”规则存在漏洞,他的店铺一天申请仅退款的消费多达十几笔,消费者恶意退款的数量太多,且平台均同意消费者的申请。
质疑拼多多,成为拼多多?
“仅退款”成为电商平台标配服务
“仅退款”由拼多多率先推出,淘宝、京东等平台在岁末年初相继跟进。
淘宝于2023年12月26日实施了《关于变更淘宝平台争议处理规则的公示通知》,新规称,对卖家出售的商品形成多方位综合评估后,予以认定近期出售的该商品达到存在描述不当、混淆误导、伪劣等情形的高度盖然性。淘宝将基于该认定,对买家发起符合相关情形的售后直接作出快速退货退款或退款支持。
淘宝修改规则。淘宝平台截图
这意味着卖家在淘宝平台上获得过多差评或违规记录,一旦收到投诉,可能面临直接退货退款或仅退款的判定。
另外,上述规则还称,卖家在未征得买家同意前发货的,且买家未收到货或拒收商品的,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及商品破损、损毁及灭失风险,由卖家自行承担,订单支持退款买家。
另一电商巨头,京东亦修改了规则。2023年12月27日晚,中新财经从京东内部人士获悉,京东自营自2014年就推出了仅退款服务,并一直沿用至今。这次修订有关售后和纠纷处理规则,是进一步将仅退款从京东自营延伸到对入驻京东的商家也应用执行,让用户在京东上实现更加全面广泛的无忧购物。
此前,拼多多和抖音就存在“仅退款”服务。有用户接受中新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在抖音上买的东西,售后有三种可选,其中就有仅退款(无需退货)选项,另外两项分别是退货退款和换货,早就是这样。
受访消费者供图。图为抖音电商平台截图
这意味着主流电商平台均推出了仅退款服务。该服务本来是拼多多的“看家本领”,所以淘宝、京东此举引发不少用户调侃:质疑拼多多,成为拼多多?
这一举动对消费者维权极其有利,自然获得不少消费者的“点赞”。有网友称,新规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市场就应该是优胜劣汰的,如何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取得平衡,其实是很考验平台的。
不过也有网友称,“一味偏向买家只会让卖家降低品质,拉低成本,不是好事。”
媒体评论:如此“薅羊毛”实在要不得
对此,上游新闻评论称,“仅退款”模式推出后,不少网友和商家曾担心,这种模式会不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规则钻空子,助长“薅羊毛”的风气?值得注意的是,“女子仅退款后取走千元快递”虽是个例,却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平台赚名声、商家担损失”的隐忧。这也警醒相关平台,需要充分发挥好“桥梁”作用,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做到平衡。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要维护好商家的合法权益。面对商家的申诉,要综合实际情况合理评估,及时高效地做出公平的处理,不能一味地讨好消费者而枉顾商家的合理诉求。
“仅退款”的根本目的在于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客观上简化了退款流程更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对于改善网购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存在,既需要平台的努力,也需要商家的积极配合和消费者的真诚呵护。对商家而言,要理智看待“仅退款”操作,它不仅是提升消费体验的必然,也合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精神,不能因为个别人而丧失了对消费者的信心。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也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权益,用实际行动维护好市场的经营秩序。
从卖家包邮,到“7天无理由退货”,再到“仅退款”成为电商标配,每一次以消费者为本的规则优化都应该被珍视被保护。为了一己私利薅利好大众机制的“羊毛”,不仅让商家寒了心,也破坏了来之不易的消费体验,这样的行为既失德也涉嫌违法,实在要不得。
本文综合自星视频、潇湘晨报、羊城派、中国新闻网、上游新闻等